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42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昆 《新闻前哨》2006,(7):12-14
一年一度的湖北新闻奖评审又决出了新的年度优胜。我有幸参加了这一评审,并且是通讯组的评委。几天下来,满脑子塞满了这些优秀的作品。评委的角色,要求我跳出纯粹的受传视野,而从一个专业新闻工作的眼光,审视、甄别、比较,分出高低,决定等级,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可谓受益颇深,感慨良多。其中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感人至深的事迹和启人心智的话语,深深地感动着我。现就2005年度湖北新闻奖参评通讯作品及其特点,作一个总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上演示受迫振动的仪器,很不好用。它是由一个带曲轴的摇柄和竖悬弹簧振子组成。当匀速摇转摇柄时,即有一周期性的向上、向下的力作用于弹簧振子,遂使之作受迫振动。原理固然正确,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弹簧振子并不乖乖地上下振动,而是左右前后乱蹦乱跳,根本看不到什么受迫振动现象。这几年,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对弹簧振子作了一些限位改进,乱蹦乱跳的现象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摇转摇柄的周期性和力度的均匀性,对于一个即使很有经验的物理老师来说,也是无法保证的。驱动力的周期和力度不稳定,就无法实现其受迫振动。各学校对这个实验,也是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共振     
几年来,我一直带住宿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各方面进步很大.但我时常感觉到,我的学生总是和我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师生之间缺乏真情互动.后来,我发起"师生同写成长日记"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共振传播理论为依托,以《闪亮的坐标》节目为例,探析共振传播视角下红色文化节目的融合创新。红色文化节目《闪亮的坐标》在内容制作上,以诵演模式为表现手段,通过建构沉浸场景,将英雄人物同观众的故乡情结联系,实现了节目内容与观者间的情感共鸣;在内容传播上,通过"卫视+融媒体+短视频+网络平台"的传播布局,实现了多频共振,扩大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红色文化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过去习惯用弹簧振子来演示受迫振动,用共振摆来演示共振现象。在90年代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共振在技术上的意义增加了共振筛的内容。笔者认为以共振筛作为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器,它既能说明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原理,又有实用的意义。有一些实验书籍上,用一片弹簧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安装一只带有偏心轮的小电动机,逐渐改变电动机的旋转速度,来演示共振筛的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但终有"不真实"之感。所以我们完全按照书本上所提供的条件,用四只弹簧,筛架上安装偏心轮等而制作成功。今将仪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一、结构和原理1…  相似文献   
6.
参量激励下的Duffing-van der Pol系统是一个多参数的非线性系统,本研究了该系统的二参数共振分叉问题,利用多尺度方法得到了系统的一次近似平均方程和分叉响应方程,分析了分叉方程的解及其在二分叉参数平面上的分布,研究了零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学中应该融入探索研究思想.本文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阐述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探索研究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曾经火热荧屏,其扎实的剧本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戏剧性的情节设计、生动的人物形象、精良的制作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显然,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北平无战事》并未拘泥于传统历史剧对严肃的主旋律主题表现与概念符号化的“高大全”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另辟蹊径,将戏剧艺术的假定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相结合,做到了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振。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该剧最大的亮点,桀骜不驯又满身正义的方孟敖、严谨精细又忍辱负重的崔中石、满腔理想又悲观犹疑的梁经纶、兢兢业业又传统严厉的方步亭、正直果敢又忠于信仰的曾可达、见风使舵但又真性情的马汉山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位老者虽然戏份不多但足够抢眼,他就是焦晃扮演的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具有民国知识分子典型的两面性,集东方的传统性与西方的现代性于一身。  相似文献   
9.
时间观、空间观、主体观、以及因缘观等基本观念构成了时空共振、天人合一的大一统宇宙图式,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这个框架不仅限定了人们思考和想象的方式、范围,而且预设了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即以王、道为核心的价值系统——包括中央权威(王)、等级秩序(礼)、合谐(乐)、中庸(道)等核心价值,审美的生活态度,注重实用的生存原则,以及怀方行圆、以静制动、知微待时、安份守位等人生策略;在这个框架之内,在认识与实践领域,则形成了中华特色的社会观、历史观、人性论、方法论、知行观等纲纽性观念,作为思想家们构筑其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小波变换能对信号特征进行自适应分类提取,并快速有效地将图像信号分解成不同频带范围内的图像分量,利于图像去噪。随机共振能将部分噪声转换成信号能量,达到增大图像对比度、提高图像质量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二维随机共振的图像去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不错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