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南方都市报社论指出,基层官员的腐败如果得不到遏制,将会使基层生态日渐恶化,最终败坏民众日常的生存基础。笔者赞同社论的观点,同时亦深感担心,当基层政权腐败普遍化,民众习以为常,不再以为意,那就意味着基层政权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2.
周金友 《新闻实践》2011,(11):28-29
2011年5月,在杭州肢残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一位来听课的姑娘不慎露出了裙子下的整条假肢。一名摄影记者见后举着相机将镜头对准姑娘的假肢拍摄,姑娘见状,赶紧一面用手拉裙子,一面转过脸去遮挡镜头。未料这名记者转了个身,见姑娘不防备又近身抢拍。姑娘于是起身走出会场。笔者当时正站在门口,隐约听见门外姑娘对着手机带点哭音在说:我不知道是哪家报纸的记者,不知道要去找谁说……显然,姑娘很不愿意让公众知道她的一条腿是义肢。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凯瑟琳·麦卡特尼8月28日发表文章指出,战争、经济和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是民主、共和两党在总统选战中最关注的3个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关键问题,但是公共教育也很重要。现阶段,人们不知道公共教育如何能把今天的孩子教育成明天的工作者,让他们拥有解决明天问题的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暄 《文教资料》2014,(26):147-149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漠视"现象,如漠视年级分段目标、漠视学生个体差异、漠视已有认知基础、漠视活动动态生成等。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出发,以"漠视"现象的应对为侧重点,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提炼出了"把握—心中有目标"、"取舍—眼中有学生"、"重建—手中有方法"的指导策略。从而达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课程化实施。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起让人闻之耸然的新闻:西安一名大三学生,在驾车不慎撞伤行人后.居然连捅伤者八刀,致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在阅读中容易感动的人这回又被这裙子的故事感动了起来。这是一个因为漠视而发生的故事,可是人都不会甘心被漠视、被冷淡在人群和友谊之外,所以旺达会在那样一个十月的晴朗天气里禁不住地凑近那一群漠视着她的女孩子们,告诉她们自己有100条裙子。100条漂亮的裙子啊,谁会拥有呢?而且还是丝绸的,天鹅绒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同盟会的三个月执政与辛亥革命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中国同盟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由于高层在革命宗旨上久存分歧,加之无严格的纪律约束,以致革命成功后,内部迅速分裂,无法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部分领导成员的腐朽堕落和官僚化倾向,对民众的漠视,使其日益丧失革命性、先进性,使执政的社会基础变得十分脆弱,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和新生政权的夭折.  相似文献   
8.
耿宝 《山东教育》2005,(29):60-60
我原本以为.那与生俱来的,根植于我们骨髓深处的母语,不论世事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也不会受到任何挤兑和压榨的。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母语,这个真实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踪迹,延续历史和承接未来的血脉,正在日渐升温的外语热和我们的肆意漠视中,变得越来越式微,越来越颓势。  相似文献   
9.
丁小明 《教师》2013,(34):104-104
孩子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对世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爱问这问那,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可进入学校后,他们往往被唯一的标准答案所束缚,不敢发表自己的主见,不敢与人争辩,更不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空话、大话都不要讲,首先要做到“尊重儿童”。尊重一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千百年来,儿童的生命何时真正被重视过?我们漠视他们的存在,当着他们的面大声呵斥,任意批评。漠视他们的思想,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说了算。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人对于生活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是不可能通过灌输而获得的.而只能通过对历史、对传统、对生命的领悟而发现。如果我们承认.“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类人生意义的问题难以仅仅依靠理性、逻辑、概念与范畴而获得确解,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中和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