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平定泽潞李筠叛乱是宋太祖在北宋建立之初发动的第一场战役。泽潞一役的胜利,标志着北宋对泽潞的完全掌控,为宋初北部局势的稳定和下一步统一大业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明、清开始至民国政府潞江安抚司一直面临被废除的危险,滇西抗战的爆发,怒江天险的形成,使潞江安抚司得以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中幸存下来,并发展和延续。滇西抗战不仅是中国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滇西各民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对保山市反季节蔬菜进行分析,纵向从蔬菜种子的来源、蔬菜的栽培、蔬菜的收集销售、贮藏和运输这一商品链出发,逐级分析菜农、蔬菜收集人、菜老板的收益分析,从而在整体上揭示菜农在这条商品链上的收益地位;横向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香烟和甘蔗的收益作对比分析。说明了西部民族山区的广大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的现实,农户如何选择种植的经济作物对提高收入有直接的影响,决定农户种植收益除了市场的因素以外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中多次写到湖州.当时官民之间来往送礼常用湖绸.作者为叙写西门庆生意中的丝绸买卖.写其与应伯爵、韩道国关系,从而引出湖州商人.张竹坡评点指出.作者写“湖州”乃谐音“胡诌”.“爱何”则谐音“爱河”,“湖州爱何”谐音“胡诌爱河”.全书100回人物命运终于湖州何姓,乃以“胡诌爱河”惩劝世人.  相似文献   
5.
明代潞绸业的兴盛有诸多表现,如产量增加、贸易增长、质量提升、品种繁多等.史书中频繁的记载和文学作品中大量的描写有力地凸显了潞绸特殊的历史地位.明代政府的支持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强大推力,民风民俗的承变是其重要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其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意识逐渐增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文章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旅游景点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分析,井结合滁州本地特点提出切实有效的、多样化的旅游营销策略。最后对滁州旅游韭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探究了旅游市场营销的合理发展问题,希望对滁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潞绸史话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蚕丝的国家。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精美的丝绸就源源不断地输往波斯、罗马等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无比珍爱,我国也因此被称为“东方丝国”。今人所知的我国丝绸业最发达的地方,都在南方。最著名的如苏州、广东、四川,却淡漠甚至遗忘了一个北方丝绸的重要产地——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以及这里所生产并畅销于国内外的丝绸——潞绸。  相似文献   
8.
吴江盛泽中学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转型,传承与光大绸都文化。该校通过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生态化教与学模式,培植“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提升教与学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沙岭延东亘、潞河自北流"。这是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过通州诗》。通州于西汉建置,始称路县;东汉因濒临潞水,改成潞县。到了金代,更名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通州因运河而兴盛、因漕运而繁荣。千百年来,滚滚的运河水滋润着通州这片土地,也养育了无数优秀的运河儿女。著名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镌刻在心灵深处的挚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运河儿女,都深沉的热爱着自己的故乡。刘绍棠先生更是把这种故乡情结镌刻在自己的心灵上,以炙热的赤子之情回报着故乡。刘绍棠1936年生于通州儒林村,13岁开始发表  相似文献   
10.
穆子  隗鹏 《山东教育》2004,(7):20-21
周村的丝绸文化历史悠久。利用校本课程把丝绸文化的历史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对孩子的教育熏陶联系起来,让丝绸文化承载起激扬未来的使命,是周村丝绸路小学独具理性的思考。为此,他们开发了以《美丽的丝绸之乡》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校本课程,广泛收集了周村丝绸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人生景观、神话传说及独具地域特色的物产和街名,力图通过这些让孩子们穿越时间的阳关道去感情历史文明。现在让我们与孩子们一道,去漫游一下这美丽的丝绸之乡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