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焓气体发生器是为高焓风洞提供高焓气源的装置,为了提高燃烧室的强度寿命,减少高温热流对燃烧室燃烧室的影响,需要依据燃烧室的热环境对其进行热防护设计。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燃烧室热防护方法,并对基本热防护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
后驻体喷孔位置对驻涡腔流动冷态数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采用驻涡燃烧的旋转冲压发动机的燃烧组元获得燃烧的稳定性,研究后驻体喷孔位置对驻涡腔流动冷态数值的影响.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驻涡燃烧室中三维冷态流场的流动特性;湍流模型采用RNG k-ε模型,近壁面处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设置喷射物质为理想气体;控制方程离散采用基于控制体中心的有限体积方法,选用隐式二阶迎风格式;驻涡燃烧室三维几何模型采用结构化适体网格,网格节点单元数约为600 000;求解方程组采用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进行耦合的方法,控制残差<10-4.结果表明:后驻体喷孔位置对驻涡腔的总压损失、喷射质量流率影响较小;随着喷射位置向后驻体外侧偏移,驻涡腔内的流场平均流速有所降低,形成有利于稳定火焰的流动条件.计算预测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同,表明可为实际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机理、数学模型及其求解和使用等几方面论述了绝热层的交互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掺混孔的排列方式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性能的影响,以中心分级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掺混孔总面积相同的前提下,设计了方案A(双排对排)和方案B(双排错排)两种掺混孔排列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两种方案下的速度场、温度场、污染物排放量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速度分布差异较小,方案A的中心回流区比方案B更加稳定;方案A的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值与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值比方案B更为合理,出口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方案A比方案B污染物排放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高频燃烧不稳定性单喷注器燃烧室常压燃烧的模拟实验依据相似理论在大气环境下进行.模拟燃烧室采用与实际燃烧室有相同声学频率的模拟件,喷注器采用实际尺寸喷注器,实验介质为高温富氧空气和蒸气煤油.п2=(po/pf)0.5(Qvo/qvf)作为确定性相似准则,п1=ν/(Lf)为被确定性相似准则.改变富氧空气流量,调节燃烧室声学振荡和燃烧脉动的相位关系,激励起燃烧室高频不稳定性燃烧.用同轴湍流射流混合流场的经验公式估算燃烧区的特征长度,通过相似准则和燃烧室热力学参数将实验结果换算到实际发动机工况.整套模拟实验系统包括煤油、空气和氧气供应系统,流量控制和测量系统,空气甲烷燃烧器,富氧空气和煤油换热器,模拟燃烧室和喷注器,实验参数采集和处理系统,冷却水供应及控制系统等.发动机实验表明,模拟实验系统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S195型柴油机节能改造技术是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微调),针对柴油机性能某些缺陷和不足,在不进行大改动原机主要构造的基础上,将经过改进后的部分关键配件按三种不同方案匹配,使之达到较佳工作状态。完善S195型机综合特性,可以提高或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8.
“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结合国家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燃气轮机燃烧室”作为能源动力相关专业重要课程,目前的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国家低碳发展战略需求。通过研究“双碳”及“低排放”背景下的国内外行业现状、现有基础配置、国家政策方向及课程改革效益,发现“燃气轮机燃烧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强,对低碳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先修课程掌握不足、教学内容缺少动态调整机制及实践教学薄弱是阻碍本门课程对接“双碳”战略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前沿研究调研、以往教学经验及现有基础设施,提出了“燃气轮机燃烧室”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法,“燃气轮机燃烧室”课程的改革将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我国F级燃气轮机燃烧系统的燃烧调整与自主升级提供技术参考,以某F级燃气轮机环管燃烧室单筒为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小火焰生成流形(flamelet generated manifold,FGM)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主旋流叶片偏转角度及值班燃料占比等因素对燃烧室单筒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燃烧污染物NOx的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室单筒入口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燃烧室单筒出口的平均温度与最大温度均下降,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utle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actor,OTDF)略微上升,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但NOx排放量呈下降趋势;适当增大主旋流叶片偏转角度,可以降低燃烧室单筒内及过渡段出口截面的最高温度并提升温度均匀性,但出口NOx排放量则呈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在总燃料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值班燃料占比(质量分数)从4%增大到8%时,燃烧室单筒出口温度水平的变化很小,但会导致NOx排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内燃机中,很多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是相互制约,互有影响的,但以往的试验方法都采用单项试验,不仅试验次数多,周期长,费用大,且要求试验者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试验分析,认为正交试验法是一种研究多因素影响结果的软科学的试验方法,它在内燃机燃烧室改进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