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卯重五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②。旧俗方储药③,羸躯亦点丹④。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诗人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初五,所以又称"重五",即端午节。②艾束着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相似文献   
2.
先看几首我国古代的爱情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称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相似文献   
3.
赵壹《刺世疾邪诗》与《毛诗序》所言"变风变雅"相似,是东汉末年礼乐衰微背景下的变风变雅之调,因而言词激切、怨愤深广。赵壹虽未列名党锢,观其交游、性情、言行可知其人也深受当时党人以气节、清名为尚风气的影响。党人狷介婞直风尚在诗歌中表露无遗,大异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两汉之诗多入乐可歌,诗、乐联系紧密,诗常以歌名,《汉书·艺文志》所载诗歌等皆为入乐歌诗,东汉文人诗也常入乐可歌。赵壹诗作是明确可信的东汉文人五言诗中最早独立于乐歌的作品。赵壹《刺世疾邪诗》二首分别以诗和歌命名,秦客为诗与鲁生作歌同时出现,鲁生作歌类于班固所作歌诗《咏史》,而不涉乐歌的秦客为诗则表明当时文人五言诗开始独立于乐歌。赵壹诗作最早显示出文人五言诗创作由入乐到去乐的倾向,为之后五言诗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代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叙事传统,下启民初言情、社会小说创作,在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传递进之功。自鲁迅先生首倡狭邪小说研究以来,关于小说分期问题的争论不断:三阶段论以鲁迅先生的“三变”说为蓝本,强调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的契合度,将狭邪小说分为溢美、近真、溢恶三个阶段;在文学研究多元展开的大背景下,两期说应运而生,在综合考量小说内容、艺术风格、作家身份、传播方式等文本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实为前、后两期。分期上的歧见,表面看来是研究者学术视野与研究取径的不同,实则缘自于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究其根柢乃是对近代狭邪小说特质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夫琅禾费衍射与傅立叶变换的关系,数值计算了由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双缝组成衍射平面的夫琅禾费衍射光强分布,结果表明双缝长度之比是影响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单于伊稚斜怒浑邪王、休屠王被汉军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休屠二王恐,谋降汉。与汉共谋既定,休屠王却悔而不降,浑邪王杀休屠王而兼并其众。霍去病迎降大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众相望,忽闻浑邪王部下颇有疑汉军掩杀而逃跑者,霍去病轻骑驰见浑邪王,坚其降汉决心,促使其果断平乱。之后,浑邪王遂率四万余众降汉,河西之地由此纳入汉朝版图。浑邪王降汉之事,《史记·匈奴列传》等篇皆有所载。班固亦取《史记》之说,在《汉书·武帝纪》等诸多篇章中亦屡屡载之。确知浑邪、休屠王降汉,是匈奴单于逼出来的,不是汉朝迫降的。但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上)》将票骑将军于元狩二年春夏两次"击破匈奴右地",同当年秋"降浑邪、休屠王"二事笼统混言,给后世造成"票骑将军迫降浑邪王"的误解,又在《汉书·地理志后叙》说:"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给后世造成"汉朝武力夺得河西之地"的误解;本属匈奴内部矛盾,而无端改换为汉匈矛盾,显然都是错误的,亟应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赵壹是个不因循守旧、不肯趋炎附势的正直文人。他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歪风邪气极为厌恶和愤慨。所作《刺世疾邪赋》,批判了自春秋至东汉后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并指出其根源所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堪称上剩之作。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王弘之归耕 王弘之,字方平,琅邪临沂人,宣训卫尉镇之弟也。少孤贫,为外祖征士何准所抚育。从叔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晋安帝隆安中,为琅邪王中军参军,迁司徒主簿。家贫,而性好山水,求为乌程令,寻以病归。桓玄辅晋,桓谦以为卫军参军。时琅邪殷仲文还姑孰,祖送倾朝,谦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  相似文献   
9.
研读《石巢四种》时,阅读主体的的心态因创作主体阮大铖的独特而应与普通剧作家有所区别。阮大铖的独特体现为政治情操与文学才华的不能协调。也因此对《石巢四种》的研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阅读心态:一、先入为主认为阮大铖是阉党一名要角,从而把《石巢四种》当作政治读本来读;二、以艺术角度去管窥《石巢四种》。基于此,评价《石巢四种》出现了分歧。两种阅读心态存在着一个相似点,这就是以阅读主体为重而缺乏对创作主体创作心态的留意乃至忽略我们读到的是《石巢四种》给予我们的还是阮大铖赋予我们的。因此我们应以整合的心态去对待《石巢四种》。  相似文献   
10.
在寒冷的冬季,不少老年人为皮肤瘙痒症所困扰。患者最初一处瘙痒,继而发展到肢体大部或全身,刺痒难忍,常因搔抓引起皮肤丘疹,进而抓破皮肤,形成丘痂,夜间瘙痒尤甚,常导致夜不能寐,痛苦不堪。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多因素体不足,阴血亏损,又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邪正交争,邪盛正衰,则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不适。治宜活血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