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筹拍金庸名作《笑傲江湖》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最近,被《笑》剧剧组选中的秦腔丑角孙存蝶,在剧组集中拍完他的戏后回到西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人之初     
时间:远古,当代。 地点:无特定民族的地区。 人物:男人(人类初始第一男性)。女人(人类初始第一女性),大神(女),虎(男)。猴(男);蛇(女)。百兽若干(羊、牛、马、兔、鹿、狼等)。当代歌星(男、女各一)。当代宇航员、时装模特、运动员若干。 [全剧无对话。唱词有口浯体、民歌体、现代格律体和戏曲体以及散曲体。长段唱词可视不同情况再分解为剧中角色的独唱、领唱、重唱、合唱、场外伴唱以及配乐朗诵;  相似文献   
3.
陈彦,商洛籍著名剧作家,陕西省戏剧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曲家协会主席,曾创作了《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十余部戏剧作品,多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11年初,其新作《西京故事》上演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好评。今年前半年仅四个月时间该剧演出已超百余场次。陈彦的戏剧关注现实重大问题,关注底层人民生活,注重社会效益,讴歌真善美;其演出舞台效果好,戏剧性强。现选发著名戏剧评论家傅谨等关于《西京故事》的三篇研究文章,供大家学习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4.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然而把戏曲引入幼儿园教学,却有不少困难。其中唱词深奥难懂就是一个问题。在我园开展的“幼儿戏曲启蒙教育活动”的课题研究中,我尝试“填词”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唱秦腔     
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等几十个县为西府,秦腔就源于西府。在这里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像吵架一样,哭丧又是一呼三叹,呼喊远处的人更是特别,前声拖十二分地长,末了才极快地道出内容。声韵的发展,使那些会呼喊远道上人的人都有了唱秦腔的才能。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竟也能唱。唱秦腔成了这里的人们最体面的事情了。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没有没登过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秦腔民俗文化的简单描述,分析了秦腔在西安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秦腔作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天游,汉族民歌的一种形式,也称"顺天游",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广大西北地区。正如其名,信天游的演唱是在空旷寂寥露天的黄土高原上。它的形成往往与其独特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信天游形成的特殊环境出发,着重探讨信天游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从叙事动机和创作目的来说,是为故乡“树碑立传”,是“为了忘却的回忆”。作品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夏天义、夏天智均以悲剧死亡结局,这决非单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描写,而是包含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在”的哲学内涵。死亡叙述由最初的生命体验辐射到社会文化层面,最终上升为一种悲悯美学。  相似文献   
9.
缶为何物,莫说外国人不懂,中国人大约懂的也不多。老作家旁征博引,层层挖掘,把历史和现实凝聚在一个点上,那就是揭示——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选择击缶开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秦腔》被称为"乡土中国叙事的终结"。"清风街"便成为式微的故土,与此同时,在《秦腔》中伴随着"乡土世界"消亡的背后是乡土中男性世界的式微。而《秦腔》中的女人们则继续留守在乡村之中,女性品质往往被男性权利所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