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篇
教育   578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述魏碑书法在书法史中的重要位置和用特点 ,探讨学习书法中刀与的关系.主张在学习中要"透过刀锋看锋",并对刀的痕迹进行有度的吸收,提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从魏碑入手可以开润眼界 ,培养广泛的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电教》2003,(6):22-22
  相似文献   
3.
封书的紫泥     
张立 《集邮博览》2001,(7):29-29
今天人们封信,或用浆糊,或用胶水,或用胶带。古时封书用泥,其上铃印。尊上则用武都紫泥。  相似文献   
4.
“虚”是书法术语,它是众多法形式的一种,与“实”相对。“虚”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又可称作暗写。[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6.
阿瞳 《小学生》2015,(Z1):3
我做编辑将近十年了。除了工作的时候舞文弄墨,平时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小时候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胖胖的,傻傻的啊!什么?不是要这样的回答啊,哦,你是问我小时候读书和写作的样子啊?明白了,这就给大家描述两个场景。中午时分,爸爸妈妈已经午睡,我却因为缺少一样东西不能开始午睡。缺少什么?书呗!我跑到西面屋子  相似文献   
7.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惜情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  相似文献   
8.
化解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难"的问题,应对画重新分类。按向折转与否,可将画"三分"为横、竖、撇、捺、点、提六个基本画,折、钩、弯三个特殊画和多个复合画;基本画可再"三分"为点画、线画和半线画;特殊画"折"使线画、半线画折转成直角,"钩"转成钝角,"弯"转成圆弧。占画多数的复合画都是基本画折、钩、弯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诗歌如一片变幻的五彩的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信息充斥全球的今天,传统的诗歌教学也受到了挑战,单纯地靠一张嘴、一支教学已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让学生接受更为全面的、整体的、流动的信息。此时,电化教学如一股春风吹进了课堂,无疑给诗歌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给诗歌插上一对天使的翅膀,让学生在诗的海洋中自由徜徉,静静地聆听诗的国度里传来的天籁般的歌声。一、形美以感目电化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意境,以景激情,利  相似文献   
10.
黄献英 《广西教育》2014,(28):51-51
正校园的四月,春光明媚,满园芬芳,我带着学生们在草地上吹泡泡。泡泡一串串地冒出来,大大小小,晶莹剔透,五彩缤纷;学生们在草地上快活地玩耍。这是六年前我进行作文教学活动时的一个场景。那时候,我常常带着学生们去"体验"各种活动,一遍又一遍地指导他们如何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观察和描写活动中的人物,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多数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渐渐学会了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没学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每次提写作就仿佛在挤牙膏,半天才能写出一两行。如今,新带的这一届学生又到了三年级。如何让他们尽快学会"把一件事写具体"呢?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转而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