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检测项目对手足口病患儿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107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分为三型,对其白细胞计数(WBC)、肌钙蛋白I(c Tn I)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并与42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普通型与对照组比hs-CRP出现差异(P<0.05),WBC和c Tn I无差异;重症型与对照组比hs-CRP有明显差异(P<0.01),WBC和c Tn I开始有差异(P<0.05),重症型与普通型比较,只有c Tn I有差异,而且是明显差异(P<0.01);危重型无论与对照组比,还是与普通型、重症型比,WBC、c Tn I和hs-CRP均有明显差异(P<0.01);各型病例的死亡率统计中,重症型病例已经出现死亡病例,死亡率为6.25%,危重型死亡率为15.38%。结论各型患儿三项指标与病程发展的程度不完全一致,因此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儿进行分型和诊断,其中c Tn I是早期筛查出重症型患儿的关键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运动性心肌损伤检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凌  范启国  岳峰 《体育与科学》2005,26(5):64-66,71
由于缺乏特异性强的心肌标记物,对运动训练中造成的心肌损伤难以早期诊断,心肌肌钙蛋白T(cTnT)作为新的心肌标记物,为运动所致的心肌损伤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通过对运动员大量周训练中血清cTnT浓度变化的检测,我们明确检测到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存在,并对该损伤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划艇队员17名,分为一线组和非一线组,观察两组队员在经过大周期训练中的两个最大量周训练中的血清cTnT和CK浓度变化,结合大周期训练中摄氧量变化,对其心脏机能进行评定。结果:在cTnT、CK血清浓度变化上,各组队员血清cTnT含量均属适度增长范围,各组的cTnT、CK两者之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一线组队员cTnT、CK血清浓度在第一个大量周升高,第二个大量周下降(P〈0.01)而非一线组队员两周内cTnT和CK血清浓度呈上升趋势(P〈0.01)。在摄氧量多个方面,一线组训练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P〈0.01或P〈0、001),心肺机能得到发展,非一线组队员摄氧量各方面变化不明显。结论:在大运动量训练中存在心肌受损,但该心肌受损是可复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缺血修饰白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和C反应蛋白等心脏分子标志物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概述,探讨运动引起心脏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分析心脏分子标志物用于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的特点和意义。研究表明:理想的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心脏分子标志物,主要应具备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其释放比例与心肌损伤程度一致,并有较长的半衰期;心肌肌钙蛋白因具备较高的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等特点,是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较理想的心脏分子标志物;在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时,可首选心肌肌钙蛋白或联合应用其他心脏分子标志物,有助于综合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在临床诊断心肌病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后,血清cTn异常升高的生理、病理意义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总结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后cTn的释放规律和右心室(RV)损伤情况,研究探讨了运动后血清cTn的可能来源,以及利用血清cTn评价运动后RV心肌损伤性质的可行性。研究认为:1)一次性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后的血清cTn异常升高,可能是由于RV心肌结构蛋白损伤所致;2)一次性马拉松等耐力运动,可能导致不同性质的RV心肌损伤,通过结合运动后血清cTn的升高水平和持续升高的时间,可以对RV心肌损伤的性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0例疑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用NAC-ACTIVAED法定量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6h以内,CTnT定性测定的敏感性大于(CK-MB(P<0.01);(2)发病6-48h两指标同样敏感(P>(0.25);(3)对于隐匿型心肌梗塞的诊断C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CK-MB。且CTnT定性快速、方便,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监测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求取心电图∑T/R值;同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结果显示:(1)与高原训练前相比,安静心率(Heart Rate,HR)在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P<0.01),之后几周无明显差异.(2)血清cTnT先上升后下降,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0.13±0.02)ng/mL),P<0.01).(3)高原训练第3周后心电图∑T/R显著下降(0.91±0.44,P<0.01).结果说明:(1)高原训练初期安静心率升高,随机体适应后,心率下降.(2)高原训练中低氧环境能促使血清cTnT升高.(3)高原训练过程中低氧和训练双重刺激会使心电图∑T/R值明显下降,要密切关注心电图∑T/R值在高原训练中的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标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血浆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和肌球蛋白重链(MHC)已经被广泛地用来评价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但是近来的研究显示所有这些指标都有其局限性。而与血浆CK,Mb和MHC形成对照,血浆骨骼肌肌钙蛋白抑制亚基(sTnI)可能是反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一种特异性的早期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8.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 (Mb)和CK -MB (肌酸激酶同工酶MB)等心肌酶谱是目前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AMI)时应用最多和最广的生化标志物 .自 1999年 10月以来 ,对急性胸痛就诊怀疑AMI的病人 ,进行血清cTnI、Mb和CK -MB等心肌酶谱的单次或连续监测 ,结果 :cTnI监测的诊断灵敏度为 10 0 % ,诊断特异性为 96 8% ,诊断准确度为97 1% ;Mb监测的诊断灵敏度为 10 0 % ,诊断特异性为 76 2 % ,诊断准确度为 80 0 % ;CK -MB监测的诊断灵敏度为 10 0 % ,诊断特异性为 35 0 % ,诊断准确度为 4 8 0 % .cTnI监测的诊断特异性和诊断准确度均明显高于Mb ,而Mb监测的诊断特异性和诊断准确度又明显高于CK-MB .对于患AMI的病人 ,血清Mb出现阳性的时间比血清cTnI早 ,转为阴性的时间比cTnI快 ,而cTnI阳性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模拟不同海拔高原训练大鼠心脏肌钙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模拟不同海拔高原训练的大鼠心脏肌钙蛋白 T的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 )测定血清 c Tn- T含量 ,阐述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心肌影响 ,探讨高原训练导致心肌改变的机制。结果提示 :高原缺氧和高原训练都可引起血清 c Tn- T含量升高 ,以海拔 40 0 0 m最为显著 ,而递增缺氧训练可有效减轻 c Tn- T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两种方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结果的比较,探讨Nano checker 71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40例患者血清在Abbott i4 000和Nano checker 710上同时检测cTnI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Abbott i4 000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i4 000和Nano checker 710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91.18%、66.1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阴性组和高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组、高浓度组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0.749.checker 71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结论 Nano checker 710检测血清cTnI特异性高,但敏感性稍低,适用于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急诊检测和初步筛查,但对于溶血的标本和与临床不符合的标本需要在i4 000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