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赏、自嘲与自慰,是元曲家乔吉心态的种种表征,是“形”;细究开来,里面充溢着玩世、苦闷与通达的人生情怀,是“意”。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成长起来的丁玲,开笔描写的竟是一个充满色情的都市。丁玲在其处女作《梦珂》中塑造了一个在这个色情都市里冲突挣扎的女主人公梦珂的形象,作品既描写了半殖民地都市女性的苦闷,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尚未卷入革命中去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市"新青年"的形象。从女性的角度批判了半殖民地都市的色情文化,以及这些都市男性对女性的欲望逼迫。  相似文献   
3.
在《星空》时期,郭沫若以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灵感体验的超然姿态,将目光由社会投向了优美、质朴的大自然,在"心凝形势,与万化冥合"的审美观照中关闭了现实之思维,移情自然,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实现了寄情自然,治疗心灵苦闷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迅、周作人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图以鲁迅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论著《苦闷的象征》为一个原点,挖掘其对于鲁迅、周作人散文创作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的苦闷是郁达夫情绪小说主题的全部概括。而苦闷的情绪更是贯穿郁达夫所有小说的始终。他擅长描写知识青年的苦闷。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开创了"自叙传"式小说这样一个文学流派,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小说艺术范式——心理和情绪体验范式,文学创作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得到空前的突出强调。正是他通过"自叙传"式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对1920年代初一代开始觉醒的知识青年乃至"五四"新文学以来的文坛,有着不可小觑的深远影响。"零余者"形象,其实也是"五四"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一种自我袒露、解剖和知识者复杂心态的一种精神表征。"零余者"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和心理动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暴雨前的闷热——也谈对课改的疑惑与迷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空闲时间,一直在拜读台湾著名作家罗兰所著的《罗兰小语》,书中有一段人生短语是这样写的:“在暴雨来临之前,天气总是闷热,这静态的闷热是动态风暴的前奏,许多艺术家或学问家,在新的创造与发明之前,往往有一段极其苦闷的时期,这苦闷只是一种新的力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是篇个性化很强的散文.文章写于1927年7月,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  相似文献   
9.
以嵇康的两篇短文浅析嵇康的内心痛苦和处世态度,其痛苦和挣扎因为更具有典型性和悲剧意味,因此,从魏晋到当代的千年间,有一批嵇康式的人物出现。列举了四位嵇康式人物,他们不被社会当权者所接受,在精神上都极为苦闷,大都具有旷达狂放的个性和行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乱世浊事的愤懑和抨击,对自我个性的坚持,已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抗拒黑暗、维护自由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王之道《相山居士词》存词近二百首,词集中有很多唱和之作,表现了他忧时忧民的积极心态。节序词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政治苦闷。还有一部分词,王之道借陶渊明和苏东坡表达远离政治、意欲归隐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