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294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志红 《湖南教育》2002,(14):53-53
诵听法。在诗歌、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诵听法,就是将“听人读”与“自己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各种感官获得记忆效果。诗歌的音韵、节律的美感与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由于语言即逝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提取要点,迅速领会。这样,诵听结合在刺激学生大脑的反映速度、促进阅读时对信息的快速筛选、理解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我一般是让一组同学朗读,其余同学静听。或者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静听。学生朗读时尽量不看书,颇似电视播音员。这…  相似文献   
2.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儿童自启蒙教育起就强调诵读;读书读章,熟读成诵。古人所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对诵读法精当的概括。在现代中学语教学中,诵读法仍被合理地保留下来。许嘉璐在《高中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字所描绘的情景,然  相似文献   
3.
4.
韩杰  邹玉明 《山东教育》2004,(10):32-32
那是一节试卷讲评课,我跟学生一起校对一份他们自己完成的测试卷。  相似文献   
5.
6.
素质教育并不讳言中小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试能力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在我们实施的中小学日常教育中,不要片面或过分夸大地渲染这种能力的意义,不要把它放在中小学教育中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否则,这种教育便是一种畸形的教育。同样,缺少了对应试能力内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一提及应试能力教育时,便将它与应试教育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讲政治。党刊是讲政治的一个重要阵地。那么,如何结合办刊实际把中央关于讲政治的指示精神落实好,就成为党刊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解放军报》师以上干部的讲话中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些空洞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