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谈到广告中的性别差异时,以往的研究都认为女性在广告中存在着被歧视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不同的见解。传统研究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划分可以总结为三大类型:光鲜花瓶型、贤妻良母型和从属附庸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加以探讨。光鲜花瓶型传统研究认为,广告在利用女性进行宣传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她们傲人的身材、无瑕的肌肤和令人惊艳的脸蛋,此  相似文献   
2.
曹春燕 《海外英语》2014,(3):161+163
"温柔贤惠"是日本女性的特征,而在温柔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二战之后,在各种法律的约束下,这种偏见虽然有所改观,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地位,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尤其表现在女性就业方面。  相似文献   
3.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这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受到了猛烈冲击,但与当时男子使用的教科书比较,无论从教科书编辑宗旨、编辑人员结构及其价值观念和编辑的内容来看,都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20):88-88
谢赫·莫扎是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的第2位妻子,多年来被中东国家奉为贤妻良母的标本,也是中东妇女们争相仿效的时尚偶像。她以善于驾驭色彩而著称,并且配以标志性的有民族特色的头巾,轻而易举地在各国第一夫人中间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虽然是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夫人,梅琳达·盖茨却不喜欢抛头露面,多年以来一直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然而,梅琳达近日一改低调作风,不仅首次随丈夫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亮相,还公开声明自己将从幕后走出,发挥“首富夫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阿明 《世界文化》2007,(12):9-11
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西部城市克曼沙一个英国殖民官员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莱辛父亲负伤致残,退役后来到波斯帝国银行任职。父亲是个幻想家,总想一夜暴富,改变命运。母亲则是一家医院护士,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是个贤妻良母。  相似文献   
7.
施一蓓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00-102
对于托尔斯泰的妇女观,人们历来过分强调它保守落后的一面,漠视其应有的积极意义。安娜.卡列尼娜的独特性为我们理解他的妇女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体现了托尔斯泰妇女观的矛盾性和他在思想上的艰难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恽珠,清代闺秀的奇葩,以其对妇德的高扬和自身深厚的学养,走完了自己福慧双修的一生:丰富的著书以及绘画作品圆了少时的绮丽一梦,成就了一代才女;相夫有政声,训子为令臣,完美地尽了自己的妇职,成为贤妻良母的典范.她深沉蕴藉,才华横溢,以自己的心灵描绘着美妙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郭利 《中华家教》2014,(Z1):18-19
曾经,我与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一样,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为他精心设计了教育规划,期待我的孩子能够优秀而出色。为此,我宁愿放弃自己少年的理想,安心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安享岁月静好。可天不遂人愿,在孩子4岁那年,我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我成为了单亲妈妈。那时候,我是一个生活能力极差、心理素质极低的女子,面对着经常生病、哭闹不休的孩子,我对自己能否把他平安养大一点信心都没有。从那时候开始,我对孩子的期望就变得很低很小了。在一个个带着孩子寂寞行走的日日夜夜里,我的所思所想熔铸成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反映,不同的语言会体现出不同国度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是各国民族最本质、最富有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身长期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它虽然肇始与过去,却贯通于现在,还必然要影响于未来。由于它的存在和影响,人们在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试图通过汉语和日语中的具体语言现象,探寻出中日间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