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华裔优秀作家赵健秀在其经典后现代作品《杜老鸭》中极具艺术性地移植了儒家理念中的"天命观",再将其置于伦理基础位置来塑造出一名崇尚复仇和血腥的华裔文化英雄形象——杜老鸭。本文从萨义德旅行理论出发,分析儒家天命观思想如何跟随中国经典的脚步移居到美国,同时探究置于美国东方主义历史语境下,此种思想如何成为赵健秀作品中反叛伦理的基础因素,以及赵健秀又是如何借此重构其心目中华裔形象和身份的理想标本。  相似文献   
2.
居勰 《考试周刊》2011,(15):16-17
在华裔美国文学中,华裔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问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屡经变迁。文章通过以华裔作家赵健秀的戏剧《龙年》为个案,分析华裔对中国食物的不同态度,揭示华裔身份认同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一直以来都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主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吏上屡经变迁,即从文化认同、反认同再到否定的认同;或是像黄玉雪那样完全屈服于美国文化,或是如赵健秀对美国文化完全对抗,但是任碧莲却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文化身份定位的特殊性,超越了长期以来华裔作家在两种文化处境中苦苦挣扎的困境,展现给我们一个多元文化杂交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华裔美国文学的奠基人赵健秀作品对中国文化的疏离与回归现象入手,研究其文化民族主义的转变和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并由此管窥华裔美国文学发展历程。赵健秀由早期对中国文化的排斥到近期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传统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和赵健秀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位美国华裔作家,他们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论争一直被认为是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一章。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中戏仿赵健秀,成功塑造了一位第五代华裔惠特曼·阿辛的形象,并在戏仿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她爱好和平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高稳 《新闻爱好者》2011,(16):144-145
关于美国华裔著名作家赵健秀(Frank Chin),中国学者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他在作品中构建了美国华裔历史;第二,他试图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问题。通读这部小说笔者发现,频繁出现的食物意象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关系密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的代表性小说《唐老亚》以其独特的重新建构美国华裔历史的方式引起广泛关注。在弗洛伊德关于梦境显意和隐意分析理论视阈下,主人公唐老亚的梦境作为隐性表述一方面建构美国华裔历史的回归,另一方面解答唐老亚代表的新一代华裔的文化困惑。赵健秀用梦境来实现自我愿望的满足,颠覆文化霸权主义下的被扭曲的华裔历史;通过梦境和现实的穿插,唐老亚的文化困惑得到解答,勇于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化种族主义所制造的“陈查理”和“傅满洲”的形象在美国大众文化中经久不灭,亚裔美国人的这种“自轻”“自弃”和“自毁”的心理引起了赵健秀深切的担忧,他决定为伸张亚裔美国人在历史上蒙受的制度性冤屈公开抗争、奔走呼号。赵健秀认为华裔只有把自己的男性气质和祖辈传承结合起来才能在亚裔群体内找到某种皈依感和慰籍性的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