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一年前,在一次就业经验交流会上,我见到了黄卓师兄。在简短的交流中,我就强烈地感觉到了他身上"成熟"的光芒。孔夫子是"述而不作",而他当时关于"找工作就像结婚一样"的"述"则直接引起了我的"作"——《找工作与谈恋爱》。于是,我借这次采访的机会,与他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薛涌 《成才之路》2011,(32):11-I0006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这次我也不妨效法一下。 一个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毕业后,拿到一份年薪6万美元左右的工作,但欠下18万美元的债务。他的悲惨自述在CNN财经专栏中公布后,引起网友的一系列反应。我过去曾说过,  相似文献   
4.
一凡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2):F0002-F0002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刘良华博士的新作《教育哲学》,通过考察中外教育哲学的两个样式,追寻教育的本源及其原理。教育哲学历来有两种写法。一是哲学创作;二是述而不作。由于两者各有优势,该书兼顾哲学创作与述而不作,尤其重视将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解释扎根于中外教育哲学史,以此为读者打开历史的视野并引导读者以教育哲学的眼光去思考眼前的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泡沫科研”问题相当严重,有的教师教学与教研分离,有的只教不研,有的研而不究,有的究而不果,有的“述而不作”……,应该对这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我国编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算是最早的编研工作。当年孔子四处奔游,搜寻尧以来的古籍,终于在周王室中发现有关虞、夏、商、周四代档案史料,总共3000余篇,大体可分为典、谟、训、诰、誓、令6种体例。其中有《尧典》,是歌颂尧、舜禅让的事迹;《禹贡》记载了夏禹凿山治水的故事;《无逸》是周王教诫成王要勤劳政事的训词;《秦誓》是秦穆公一篇追悔的文章。孔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出一部有百篇的《尚书》。孔子还将周游列国的见闻,“笔则笔”,“削则削”,集档案史料编纂出《春秋》。孔子把《尚书》、《春秋》两部和《诗》、《礼》、《易》、《乐》称为《六艺》,被儒家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7.
一、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五”期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反,中等职业教育却陷入招生困境。主要表现为生源减少且质量低下和招生市场混乱二个方面,严重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着浓厚的“述而不作”之文人积习,缺乏西方人求真务实的技术实践。在上千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传统支配下,现代家长人们对技术谋生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述而不作"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谦虚治学的态度;述而又作、以述为作的诠释建构的方法;重述轻作、以作维古的因循守旧的理念.孔子"述"与"作"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安德鲁·怀尔斯是个英国人,十几年前应聘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执教。从1991年到1997年,在长达7年多的时间里。他除了参加日常的教学外,人们在校园里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于是,他得到了一个绰号——“隐身人”。令人十分费解的是,作为一个从国外高薪引进的知名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在“隐身”的7年间,竟然述而不作,一篇论文也没有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0.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