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乐记》的“遗音遗味”说,本于儒家礼乐文化,对后代的“艺味说”的影响较大。儒家在论述祭祀“神灵”的礼乐中,也表现了对“淡味”(本味)的推崇,据《尚书》等记载,至少在西周时代就存在这种观念,而其后“大羹之味”必“淡”的思想观念,又融入了道家的“无味”、“淡味”的思想,这就有由祭祀的“礼乐”论向其他方面推延发展的趋向,由于先秦时期“诗乐舞”是合一的,其论述本身包括了“诗”,这也就影响到“文学”。最终这种“淡味”,不仅逐渐成为音乐最高的审美理想,也成为后代提出诗(文)乃至书画的创作要表现“遗味”、“余味”、“平淡”之味的思想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第六章闻密语大家跟着伯虎冲进了大殿之内。帝俊正一脸严肃地看着手中的一张黄绢,众人见了,心中暗叹不好,  相似文献   
3.
<正>伴着歌声冉冉升起的炊烟,莎士比亚的诗句,劲爆的摇滚乐……从工业革命时期到网络时代,从女王陛下到特工007,再加上披头士等英国最著名的乐队演出和英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名曲,更没有忘记哈利·波特和憨豆先生……这是一场处处充满英伦元素、轻松愉快而又惊喜搞怪的大型真人秀,这就是英国奉献给世界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叶法善是我国唐代著名道教法师和杰出的道教音乐代表,其宫廷道教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本文通过对叶法善及其道教音乐在唐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宫廷道教音乐遗音《月宫调》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宫廷道教音乐的鉴别认识,对民间流传的一些道教音乐遗音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叶法善宫廷道教音乐远不止《月宫调》一首,《观眇》《开场曲》《论德》等多支曲调与宫廷道教音乐风格类似,可能也是其宫廷道教音乐的遗音。  相似文献   
5.
<正>三足鸟碧蓝色水面上,一片绿叶随着海水飘来荡去。那片叶子原本静静地躺在水面之上,只随着微微的波澜而轻轻漾荡,突然响起的一阵琴声,却打破了凝固了上千年的沉寂。酥手弹拨之间,流滑的调子便行走了起来,仿佛跳跃在檐间的水珠,漫卷迷雾。可是不过须臾,弹琴的女子仿佛像藏着什么玄机—般,指间慢慢凝滞到了极致,婉转的  相似文献   
6.
“丝桐合一”的古琴,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部分,那就是琴身上的漆。漆与琴,有着密切、深奥的关系。无论弹琴、斫琴之人,对琴器的糅漆工艺了解越多,自身的“琴艺”自然也就更易精进。虽然我们目前能见到的传世古琴标准器为唐琴,如“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但中国很早就已出现琴的身影,如伏羲削桐为琴的传说、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的记载等,出土的琴器也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刘绍攽所辑录的《二南遗音》,是以关中籍诗人作品为主的地域性诗歌总集。在《二南遗音》中,关中文人所创作的近体诗与古体诗呈现出不同的用韵特征,近体诗用韵基本是传统诗韵与清初官话的混合产物,古体诗则包含了传统诗韵、清初官话和关中方言三个语音层次。古体诗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押韵特征,如止、蟹混押,止、遇混押,遇、流混押,通、梗、曾混并,-m、-n、-?韵尾混并,入声韵尾混并等,既能在唐五代关中方音、前代及同时期韵文中找到对应,又与现代关中方言一致。因此,应认为是清初关中方音的实际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