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385个6~8岁女童在平衡测力台上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了6种测试姿势下的36项指标。在对这36项指标进行原始筛选、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后选出了评价静态平衡能力的7个评价因子,并建立了3套分别针对于6岁、7岁、8岁女童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静态平衡能力的量化评价标准,为技能主导类难度项群静态平衡能力的选材提供量化评价依据,使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生产的平衡测力台、计算机及配套软件,对140位8岁普通男生和11名8岁武术运动员进行了36项指标的测试。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法确立了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单项指标评分公式和评分结构建立了5个等级的8岁男童静态平衡能力的评价标准。在将依据经验选材法选出的11名8岁男运动员的测量值代入该评价系统进行试验性评分后,得出该评价系统与传统经验选材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套量化评价系统将能较准确地反映8岁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共点力平衡问题一直都是高考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其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而平衡问题根据受力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单体静态平衡、单体动态平衡、连结体静态平衡、连结体动态平衡四类。理清平衡问题的种类及每一类问题的典型处理方法,处理平衡问题也就有章可循了。  相似文献   
4.
林贵 《物理教师》2010,31(1):38-39
静力学是研究平衡问题的,它包含静态平衡(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情况不发生变化)问题与动态平衡(物体受力处于变化的过程中,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都为平衡态)问题.静力学中的最值问题常常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解答这种问题应利用平衡条件,结合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如不等式、导数等)常有柳暗花明之效.  相似文献   
5.
在高度组织化的文化语境之下,学校文化容易形成静态平衡的“超稳定结构”。静态平衡阻滞着学校文化的发展,磨蚀着学校文化的棱角,使学校文化的文化感知力逐渐钝化,文化免疫力逐渐降低,文化自信力逐渐衰减。要打破静态平衡,建立良性的学校文化生态平衡,必须终结文化“独裁”,重建文化民主;拆除文化壁垒,实施文化开放;走出文化因循,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20,(4):323-326
目的探讨长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下肢静态平衡的改善效果以及不同锻炼水平对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挑选长期太极拳锻炼的专业锻炼者、短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练习者以及无太极拳经验但保持步行锻炼习惯的步行锻炼者各23名进行研究。利用Tecknobody PK252平衡测试系统对静态平衡功能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长期太极拳锻炼能够改善姿势控制和维持静态平衡的能力,在熟练掌握太极拳要领后平衡功能改善效果最明显,持续3~5年太极拳锻炼后,练习效果会维持并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亚历山大·柯尔达(1898~1976)是备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现代艺术家。但直至近年,新生代艺术家才真正回头,从近距离观照柯尔达雕塑点、线、面的造型组合,色彩和动、静态平衡间的协调关系及其用铁丝、铁片和信手拈来的各种材质取代传统大理石、木料创作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探讨平衡能力的增龄性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改善不同年龄段平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20~69岁国民体质监测人员3511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眼单脚站立作为评价人体静态平衡能力的监测标准.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静态平衡能力呈增龄性降低,在35~44岁显著降低.男、女性各年龄段平衡能力随年龄递增的变化走势相同,男性各年龄段静态平衡能力优于女性,除20~24和40~44岁两个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2)静态平衡能力和反应时、BMI指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和坐位体前屈、握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反应时、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随年龄增长的改变可能是引起静态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运动和控制身体重量可以明显提高和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瑞士Kistler便携式步态测力台9260AA6和相关分析软件对受试者的基本平衡能力动作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频率为1000赫兹,对福建省在训武术运动员与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平衡测试,目的在于了解这两个项目的动作特征和核心肌群训练手段对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认为武术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具有相对优势,而跆拳道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有微弱优势,提示各项目的训练方法要互相借鉴,补短板,有针对性的选择核心肌群训练方法,注重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903-909
目的通过测试单认知任务与不同双重任务状态下静态平衡相关指标,以及探讨双重任务介入不同难度动作的姿势稳定性,旨在研究认知任务干预的情况下,比较不同难度认知任务对一般运动爱好者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名男性一般运动爱好者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通过附加心算计数认知任务干预(连续减3和连续减7),采用PK 252平衡测试仪测试单任务与双任务情境下,双足睁闭眼、优势腿睁闭眼状态下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指标的值,测试时间均为30s。结果与结论通过测试,认知任务务影响人的静态平衡能力,且对一般运动爱好者的静态平衡能力有积极影响,动作难度影响注意力分配和人体姿势稳定性,较低水平的认知任务对人体有益,并且视觉作为人体平衡指标重要影响因素,受认知任务和注意控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