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1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讲英语时存在较为普遍的“中国腔”.汉语的负迁移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汉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发音时衔接方式不同的干扰、节奏不同的干扰及语调不同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 顺铂(DDP)腹腔内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癌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7例癌性腹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DDP腹腔内注入加热疗,对照组33例单用DDP腹腔内注入,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全身化疗。结果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治疗组为85.3%,对照组为6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通路化疗 热疗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腹腔积液控制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安静状态、运动状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排球专项化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左室腔扩大,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英语语音的主要特点分析 ,将英汉语音进行了对比 ,找出了“中国腔英语”的结症所在 ,并对如何摆脱“中国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课型:欣赏课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选自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较大、纯朴、热情,体现了西北人民的豪爽、粗犷,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也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但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及文化背景,又使它们呈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点:《上去高  相似文献   
8.
李延军 《寻根》2015,(1):26-33
"刘二姐现象"的提出2013年11月,邯郸学院入藏了一批主要来源于晋冀豫交界地区太行山区的民间文献,时间上自明代起直到20世纪70年代,有12大箱10万件左右,是研究这一时期太行山地区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批文献被定名为"太行山文书"。笔者在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康复后,对医生的点赞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或许在程留芳看来,医生更应该为患者的康复点赞。因为,疾病的驱除,既是患者对医院、对医生的信任与倚重,也见证着其与病魔抗争、争取康复的"光荣之旅"。为患者治好病,程留芳尽到了本分,但于患者而言,却是高尚医德与卓越医术的演绎……  相似文献   
10.
吴宏亮  邢恩源 《寻根》2015,(1):102-105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前夕,在短短十七年间豫剧迅速发展壮大、走红全国,融入由国家意识引领的戏曲现代戏运动中去,并开创了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里,现代戏在豫剧整个演出剧目中所占比重之大,是其他剧种不能比拟的。如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