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0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34295篇
科学研究   303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30篇
综合类   1397篇
文化理论   359篇
信息传播   1671篇
  2024年   394篇
  2023年   1595篇
  2022年   891篇
  2021年   775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1210篇
  2014年   2925篇
  2013年   2562篇
  2012年   3219篇
  2011年   3688篇
  2010年   3400篇
  2009年   3711篇
  2008年   2953篇
  2007年   2650篇
  2006年   2092篇
  2005年   1830篇
  2004年   1766篇
  2003年   1321篇
  2002年   663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学术期刊在融合出版方面存在对融合出版认识不够、发行渠道狭窄、媒介形式单一、同形式大于内容、时效性有待提高、用户关注量小和用户黏性低等问题,提出把用户洞察理论及功能应用到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工作中,通过用户细分明确了期刊的目标用户,使融合出版有针对性地开展;通过用户价值定位使期刊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通过用户体验和用户管理,使期刊获得个性化、可持续性发展;根据用户的根本动机和心理需求,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期为融合出版破解困境提供指导,为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黑龙江大学档案专业的教学实践,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获得这些能力的具体做法.对高校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端正择业态度、应聘能力培养等工作提出了具体举措,高校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贯彻于整个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各级政府和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大学生也要主动提高自身就业和求职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专业水平等各方向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贡献,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3.
4.
5.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几十年间,我国教学质量、教学规模、教学体系逐渐取得显著的发展,并在不同领域获得卓越的成就。从大众化教育、全面化教育的角度分析,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虽采取扩招政策,在扩大我国国民教育规模同时,却为高校学生的就业活动带来阻碍。为此,我国高校纷纷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着力解决当前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本文结合双创语境下就业指导现状,探析创建高质量就业指导路径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就业岗位衍生新需求,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核心竞争力不突出,社会对专业认可度依然不高,社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问题依然是体育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实践的角度,结合就业指导中遇到的问题,分析社体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存在的新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失业”新定义不再强调“非农业户口”和“在当地就业机构登记”,为意味着更多的人将享受到政府的失业保障福利。在恢复“失业”真面目后,新一届中国政府将会全面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3月28日,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组织的一项研究中国就业政策的集体学习中.两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湘泉建议:解决就业必须鼓励创业,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解除个人创业目前面临的政策障碍。  相似文献   
9.
10.
《职业技术》2004,(11):64-64
据《解放日报》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了第三季度非全日制工资指导价位,职位数多达88个。从总体上看,本市非全日制就业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毕业生的加盟,也给这一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毕业生就业另辟了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