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黑塞的小说中,母亲形象一方面代表感性、情感和爱,另一方面又代表自然天性、原始冲动和生命力(在小说中具象化为"黑暗世界"),而这些都是青春期少年用以抵御和反抗父权世界理性戕害的力量源泉。黑塞早期小说《在轮下》中母亲缺场,现代工具理性社会和父权制的强势规训使主人公没有获得战胜认同危机的力量,最终走向死亡;之后的小说主人公寻找母亲,认识和接受自我的自然天性,并以认同和参与"黑暗世界"的方式来挑战和反叛父亲的权威,确立独立的自我意识,最终走向个体成熟。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且莫说已经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置疑和责难,几乎每年都会掀动几次。政治因素、汉语难译、欧洲中心论,如此等等。我们就是不愿意花大力气去研究,为什么人家会走向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3.
《荒原狼》自1930年始即为国人所知,但直到1986年才出现中译本,之后中国曾掀起短暂的阅读热潮,但流传不广,影响也不大。上世纪90年代,《荒原狼》在审美层面开始了步履维艰的经典化之路。进入新世纪,该书被部分读者推崇为名著和经典,但它在体现其经典化合法地位的高校教材中处境尴尬。《荒原狼》仍然处在经典建构的路上。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作文有什么永恒的主题,那么"树"应该算其中一个。鲁迅笔下有"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茅盾笔下有"白杨树",贾平凹笔下有"我的小桃树"……著名作家很少有人从不涉及树、从不关心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尔曼?黑塞在《树木》这篇散文中说——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树除了奉献——奉献出果实、阴凉、建筑材料、铅  相似文献   
5.
正微言语乌云满天,透出霞光,我还有希望;青山遥远,依稀看到,我还有梦想。微言语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心烦时,记住三句话:1.算了吧。2.没关系。3.会过去的。微言语一生当中,常常会遇到某个人,他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然后岁月流经,不知不觉中,他变成你的原则,成就你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牵绊。  相似文献   
6.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小说不仅蕴藏着多种宗教信仰与文化,创作手法更是融入了多种文体。通过对小说文体的抒情表达、情感描写的层次与升华、哲学思辨与生命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对小说中的抒情性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旨在为作品及其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你看,诗歌里的黑塞,就像是一个孩子。他坐在七月的麦田里,安静地向路人诉说着茉莉的甘甜与罂粟花的明烈。就像诉说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前世与来生,有着让时间止步,停留,且趋近于婴孩的力量。一朵一朵的飘浮的阳光低吻他布满雀斑的鼻尖,又在他的唇边投下一道一道破碎的阴影,宛如一层密令与弊端。  相似文献   
8.
根据著名学者赵毅衡的叙述分层理论将《荒原狼》分为三个叙述层次:《哈里·哈勒尔自传》是主叙述层次,《出版者序》为超叙述层次,《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论文属于次叙述层次,各叙述层次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荒原狼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从早期小说《在轮下》开始,黑塞在其绝大部分小说创作中都致力于对艺术家及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进行刻画,描写他们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想从困境中逃脱的抗争,但是他的人物都只能以死亡为结局,只有在死亡中才能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10.
杨照 《高中生》2013,(13):20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我开始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自己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接触到黑塞的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美丽的青春》,第四本则是《孤独者之歌》。当时,我一本接一本地读,不知疲倦,不知厌烦。当时的我不是随便读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