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林自清是晚清镇压云南回民变乱和贵州咸同苗民变乱的重要人物,在清光绪至民国时期的黔中方志中对其均有记载。同一林自清,在不同的地方志中却呈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或是拯救民众于水火的著名将领,或是不尊号令祸害地方的骁将。通过对林自清本来形象的探讨,分析造成林自清在历史文献记载中不同形象的原因,有利于学界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比较,窥见当时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2.
在仔细分析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涉及区域内的地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聚集优势、交通、运输、通信条件、电力和工农业等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工业布局情况和城镇化水平等等的基础上,提出应充分利用水、电、交通功能和调水工程所提供的一切条件,科学制定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实现其战略规划的具体战术措施:科学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整合现有工矿企业。建设生态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型经济和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推进喷灌节水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田土改造和石漠化治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是具有原创精神的世界级一流思想家.他在“龙场悟道”之后,揭橥心学于贵州,开创了对后世影响至深至远的阳明心学学派.黔中弟子亲炙于阳明门下,首传阳明心学,是为最早出现的阳明后学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成绩斐然,遍及全省,蔚为大观.然而,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时,却漏掉了黔中王门这一重要学派.通过对黔中王门启、承、盛、衰四个时期之源流演变及其心学成就进行梳理,进而深入考证《明儒学案》缺载“黔中王门”的三大具体原因,希望对当前阳明学和黔中王门研究提供一定帮助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学""政"是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三个重要内核。"心统学政"是其思想和实践的内在维度,这一内在维度体现为"心"在"学"和"政"的领域的落实。在理论层面呈现出"心学合一"和"心政合一"两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层面则呈现出"心学"和"心政"两种形态,表现为"为学"和"为政"两种活动形态。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这种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形成于中晚明时期贵州特殊的儒学环境和地缘政治生态中,同时其作为儒学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政治治理""民间治理""个人治理"等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发2号文件为大背景,分析职业教育与黔中经济区发展的关系,阐述了黔中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及该地域所拥有的职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数量,阐明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突出了职业教育重要位置及其与黔中经济区互需、互促协调生态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职业教育应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应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生态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治国之道,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该语出自被称为“贵州教育科举之父”的明代进士、思南人田秋。先贤的引领及其历朝历代有识之士兴学育人的薪火相接,使地处乌江中游的“黔中郡首”——思南的教育一路辉煌而长盛不衰、持续发展,成了影响遐迩、名冠黔中的金色名片。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实际,贵州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黔中经济区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错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地方本科高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南中大姓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统治今黔中地域的主要是祥柯大姓,影响最大的是龙、傅、尹、董、谢等豪强势力集团。在牂柯大姓的统治下,黔中地域在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贸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各个方面发展较为缓慢。但是由于迁入的内地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手工技术,当时黔中地域还是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贵州自古以来便以土著民族居多,汉族人民是从内地迁徙而来,诸多的移民史材料证日月明清时期确大量的江南及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进入黔中,从而也为黔中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黔中汉语方言的独特显现.“屯堡话”与明代移民的江南籍贯成分密不可分,而清代移民来源地的庞杂,又对明代移民官话有较大影响。作为维系明清时期移民交际的纽带,需要采用通行地域最广的语言才行,而这种语言很有可能便是在明代共同语及口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