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提出,学有所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开放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学有所教的有效途径,实现高等教育阶段学有所教,关键在于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首要问题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明确提高素质与培养技能并举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群体投入特征画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目前的研究,尚需要在群体投入维度与指标构建、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表征,以及群体多维投入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突破。鉴于此,如何采用多模态交互信息来表征协作学习参与者的投入状态,成为应对当前挑战的关键问题。因此,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群体多重投入特征的分析指标及权重,利用多模态交互分析方法融合与表征多维投入特征,并从群体投入状态差异与时序变化等角度,刻画协作知识建构中参与者的投入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行为参与、社会关系、观点建构和共享调节是刻画群体协作学习投入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多模态数据刻画群体投入特征方法需处理的关键问题是多模态交互数据的融合比例与数据对齐方式;在群体知识建构活动中,个体在各子投入维度的不均衡表现与小组内部成员相互影响的投入表现是协作学习投入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第二语言(即英语)习得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或认知才能;通用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目标语言所处的社会状况;母语文化对学习者的影响;输入的信息。就上述影响,作者论述了其对语言学习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拥有蓬勃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拥有智慧.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结合《大学化学》这门基础课程,以“盖斯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物质波理论的提出”三个知识点的讲授为例,详细剖析了“大学生既要做学习者,更要做研究者”观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比分析出发,在使用国际音标符号准确、详尽的描述英汉音位的相同、近似及不同的基础上,通过两次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验,分别得出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困难及其模式,并把学习者的困难及问题用公式展现出来。在解释这些困难及问题的同时找到解决方法,对指导外语语音的教与学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不同的学习适应行为反映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学习适应性测验》,对高一、高二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1,在总体上,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学困生;2.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学优生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学困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学优生倾向于掌握目标的定向,学困生倾向于业绩表现的目标定向。  相似文献   
7.
网上远程教育:学习主体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上远程教育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建了全新的学习环境,给学习主体的应对提出了新课题。充分认识学习的中心地位,学会探索式学习方法,具备参与交互的能力,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必需的计算机网络技能,是学习主体应对网上远程教育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places experience at the center of learning. Kolb’s four-stage cycle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suggests that effective learners must engage fully in each stage of the cycle – feeling, reflection, thinking, and action. This research assesses the alignment of 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with the week-long Summer Institute of Assisting, Collaborating, and Training ESL Secondary Content Teachers (ACT-ESL), the first stage of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designed to train content teacher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ELL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from pre- and post-surveys determined positive changes in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of key ELL concept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ummer Institute had a large effect (d > 2.00 for each scale), regardless of previous training in ELL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Summer Institute incorporated the cycle of learning and tenets of 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and evidenced teacher learning.  相似文献   
9.
围绕山西电大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创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就如何深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教学和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