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程高等教育实施中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供公共服务体系的方式为远程高等教育服务,已成为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大趋势,要促进它可持续发展,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是必须研究的。文中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发展的定位问题、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问题、品牌建设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研究资料与个人多年训练体验相结合,对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及训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拟建立科学的教学训练模式,以解决我国大多数铅球教练员、运动员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字模型及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决定铅球飞行远度的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速度角θ,力角α和加速角度α’的力学成因,进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铅球技术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法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首要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长期战略任务,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具战略性的问题,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的着力点。建设学习型政党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的巩固、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坚持在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执政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阅读的"潜水作用"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尚书》的谈以致用,《论语》有19例,《曾子》《孝经》各6例,《主言》《大学》各10例,它灌注以史为鉴之精神,开"尚书学史"之先风。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流动党校制度的建立,如何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和终身学习中发挥自己特殊的优势和作用,使流动党校突出特色,市委党校广大教师做出了认真思考和研究。流动党校培训优势和作用在全市党员干部培训中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7.
从对偶语言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及其适用范围等方面比较研究鼎足对与三柱联的异同。结果表明 :二者虽然在对偶语言出现的句数上相同 ,但鼎足对始终是修辞意义上的形式 ,不具有对联的本质特征 ,三柱联则具有独立的文学品格和审美功能 ,它们在本质上并非同一  相似文献   
8.
选定进入201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右侧技术中,右踝关节蹬伸比较积极,右膝角幅度大整个右侧各关节伸展比较充分;左侧技术中,左膝角偏小,蹬伸幅度、左膝关节缓冲幅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特征技术中,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右髋速度、右肩速度都低于3位优秀运动员,而铅球出手瞬间右肩速度、右肘速度较强,另外最后用力出手瞬间,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都低于我国3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9.
改革女生铅球教法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部分大、中学女生铅球(包括实心球)测试成绩的抽样调查,进行比较分析和小范围的教学试验,提出发展力量素质与铅球动作技术结构相结合的教法程序,以代替传统教法程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optimum release angle in the shot put.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optimum release angle that produces the greatest flight distance is calculated by combining the equation for the range of a projectile in free flight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lease speed, release height and release angle for the athlete. The method was evaluated using measurements of five college shot-putters who performed maximum-effort throws over a wide range of release angles. When the athletes threw with high release angles, the shot was released from a greater height above the ground and with a lower release speed. For all five athletes, the calculated optimum release angle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thlete’s preferred release angle. Each athlete had his own specific optimum release angle becaus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decrease in release speed with increasing release angle. Simple models of shot-putting were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lease speed, height and angle in terms of the anthropometric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hl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