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752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而皆中节”是指武术功夫无过不及的身体权变能力或境界,这需要经历合规矩的习拳规之 “中”、用规矩的查拳理之“中”、脱规矩的现主体之“中”的习拳历程。武术功夫习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而皆中节”的创新传承与实践,武术功夫习练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在合文化规矩之“中”与合自我天赋天性之“中”的功夫技艺中实现身心改变并生成身体主体,身体能力成为武术主体自我确证的依据,这是武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也是武术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经历了起步期、迅速发展期和深化拓展期,并在理论研究、专业研究机构形成、成果交流与传播、实践反思和总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存在学理依据不足、概念模糊、构成要素不明、行动逻辑认识不足等问题。以量化考评为主的管理体系、凌乱而超负荷的教育要求、功利性的专业伦理、教师的工作惯性等现实障碍影响着教育智慧的生成及应用。深入推进我国教育智慧研究,需要加强元研究层面的反思,并重构教育智慧研究的方法论;应重视智慧教育背景下教育智慧研究的新课题,并加强对"卓越教师"教育智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4.
政治课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无疑给这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困难。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针,通过爱心式教学、智慧式教学、快乐式教学等营造教学的艺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接受相应的知识,以便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出政治课的功能,实现政治课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伦理智慧是一种包含感性和理性的智慧,对任何一方面的夸大或忽略都会缩小伦理智慧的空间。道德的强制性的存在是一个各观事实,但其如何发挥作用取决于复杂的道德境遇。伦理智慧只能源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仅仅来自人类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建构写作智慧体系是写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建构写作智慧体系,需要整合五个方面的内容:传递写作知识、提升认识智慧、传导认知策略、培养写作技能、传授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章初步尝试从人的自我的角度来探求科技人性化之路径:人要着眼于“善”假外物而促动科技的生命化和艺术化,用独立灵明的自我意识监控科技对自我之身心整体及其与外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过程,以大公大我推动科技在人类内部和谐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熹和王阳明都非常重视蒙养教育,在蒙养教育观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体现在:重视德行教育、重视教学的刚性和规范性、读书贵在精熟、德育与日常生活融合。不同点体现在:朱、王的蒙养教育观分别体现了“道问学”和“致良知”的不同学术旨趣。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比较二者蒙养教育观的异同,认取传统教育价值,一是重视立德树人;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三是教育要与儿童的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对高等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校中普遍采用,并受到高度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其缺乏科学的定位,引发了很多问题。如有些课件的制作只注重外在形式而疏于内容,有些课件的灵活性和交互性不够,有些课件只是书本内容的翻版等等。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对其保持清醒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在技术层面上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多媒体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式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