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回顾性研究和分析1991年1月至1997年5月经CT平扫证实的42例无偏瘫型脑出血患者.其结果表示:在42例病例中,对例(78.6%)大于60岁活动中起病35例(83.3%).临床表现多种多样.38例入院时神志清醒,入院前与入院后CT平扫发现出血位于脑的不同部位,且量较少,约0.5~60ml(平均79±11.5ml,出血破入脑室10例(23.8%)本文显示:无偏瘫型脑出血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典型的症状不是很明显,所以给诊断带来困难.放对此类病人应尽早行头CT平扫,同时应详细采集病史和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助确诊和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29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运动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针灸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运动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WMFT、FMA、Barthel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提高肢体运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微课教育在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照顾者压疮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压疮好转率、干预12周后压疮发生率及两组照顾者的压疮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4.
偏瘫步态中时相与周期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偏瘫患者的步行周期时相变化,发现其特征,从而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ll和Ryuichi步态分析方法对30名偏瘫患者与30名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步行周期时相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肢比“健”肢的支撑期明显缩短,摆动期显著延长(P<0.01),对照组中两下肢的支撑期、摆动期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双支撑期、步行周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自然行走过程中,偏瘫患者双下肢的单支撑期和摆动期的明显缩短是导致患者步行周期延长,步态异常,步速减慢,步行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提示增加单足支撑训练是改善患者步态和步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探讨中风偏瘫治疗的较适宜方案。方法运用中医头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结合治疗中风偏瘫132例,并与西医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1例(23.4%),显效52例(39.4%),好转44例(33.3%),无效5例(3.7%),总有效率96.2%。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11.4%),显效7例(20%),好转19例(54.3%)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2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天6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30min,持续治疗2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B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提高幅度较A组显著。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的发病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中国位居第一的致病死因。脑卒中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早期运动康复治疗能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塑,减轻残疾程度,提高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文章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针灸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在残损和残疾水平的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定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末次评定的肢体运动评定(FMA)和残疾功能评定(FI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振动训练结合运动提高脑卒中轻瘫患者上肢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B组和C组分别单纯进行振动训练和抗阻练习;D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每组10人。各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研究前后进行腕、肘屈伸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测试。结果四组患者上肢肌力均提高。其中,A组肌力提高最明显;B组和C组增加幅度相当;D组虽有提高,但与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振动训练结合运动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