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一个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现代传媒的种种传播媒介是人们快速了解产品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塑造偶像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得出,现代大众传媒尤其是传媒中塑造的偶像对武术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偶像的缺失导致了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滞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媒体对武术的传播途径与类型单一、媒体对武术的曲解与不重视、媒体缺乏对武术偶像的持续塑造和挖掘。  相似文献   
2.
体育偶像崇拜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体育运动中的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影视圈中青春偶像从事的是艺术事业,但在层层商业包装下,艺术的色泽被消费左右.无论从青春偶像来说,还是从追星族来说,都处在成长错觉中。在被消费所控制的语境中,他们被远远地抛出了美的殿堂.青春偶像现象凝结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特色,并具有网络社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情境中教师专业角色面对悖论,症结则在于现代主义对教师声音的剥夺,教师只是成为角色面具下的工具,因此彰显教师自我意识的身份认同概念成为主流。但其走向身份认同过程中,权力、文化和社群的力量会制造出"认同假象",背后仍然是对教师自主的宰制。因此要支持教师自主建构专业身份认同,则必然从权力、文化和社群三种空间的赋予入手,特别是通过专业学习社群的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束静 《科教文汇》2020,(13):14-15
偶像文化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新时代偶像文化在主体、客体、载体、媒体、群体组织和输出方面区别于以往,笔者透过新时代偶像文化视角,借鉴其正面效益,结合实际对高校班级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等四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内电视媒体自制偶像剧一方面为电视媒体增加了新的赢利手段和利润通道,一方面却继续以广告收入作为赢利核心,因此沦为了传统赢利观念操控下的一次改良,而不是革新。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已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青少年因崇拜偶像而造成的悲剧事件,更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深思。青少年疯狂追星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和心理机制,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该提倡还是反对,以及如何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引导青少年进行偶像崇拜,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偶像崇拜的内涵着手,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形成过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从加强价值观教育、注重偶像移情教育及通过各种活动消除偶像崇拜的负面作用等方面对大学生偶像崇拜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