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功能的阐释——以风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野看,民间体育除了其娱乐健身功能以外,还有着更加宽泛的文化功能。风筝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大致有四种社会文化功能:娱乐健身功能,承载民俗文化的功能,艺术欣赏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舞龙、龙舟、风筝三种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舞龙、龙舟、风筝是龙形象的"三栖"状态,三者以节日为载体,以祭祀或祭祖为出发点,且具备"三民"特性,即民俗、民间、民生。结论:舞龙、龙舟、风筝的发展必须以建立以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为重点的动态保护机制,坚持学校化、产业化、国际化道路,才能促使三者"更快、更广、更强"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3.
开封市发展风筝体育旅游的前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筝体育旅游的特点切入,分析了开封市发展风筝体育旅游的优势,提出了开封市发展风筝体育旅游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追风筝的人》是由阿富汗流散文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故事是关于男孩阿米尔儿时背叛伙伴,而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和自责,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醒悟与自我救赎。风筝这一意象在文章中前后呼应,对小说结构起到了收束的功能;这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间叙事维度,作者从边缘作家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而得到身份认同的成绩,在阿富汗和美国的双重语境下得到认可,适应了当代小说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写作的客观要求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虚拟环境中实现风筝放飞效果,采用Kinect作为输入设备,利用体感设备的骨骼跟踪技术,定义手臂上举、振臂和双手交叉模拟放风筝的常用姿势,设计了虚拟放风筝系统,让用户通过手臂动作在虚拟环境中放飞风筝。在WPF平台上实现风筝场景设计和风筝运动时的动画设计。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表明系统使用骨骼数据跟踪技术结合用户自定义手势,操作合理,WPF动画实现场景及风筝运动突破了传统动画限制,用户能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到放风筝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张金艳 《海外英语》2012,(15):212-213
该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对当代英语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从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以及这部小说的空间外围问题的角度来一一说明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技巧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历史比较法,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潍坊风筝的历史文化生态变迁为例,对民俗体育在旅游开发中对“家园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结构变迁中“家园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民俗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先是从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在一起共同放风筝的情景着笔,再结合《红楼梦》全书的相关内容,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爱情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赞颂宝玉和黛玉自由追求纯洁爱情及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态度的同时,揭示了封建势力对俩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迫害。文中还通过封建礼教迫害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相似文献   
9.
探讨放风筝运动对预防和治疗中轻度颈椎病的效果,为颈椎病患者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康复手段.方法:采取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患有中轻度颈椎疾病患者48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放风筝运动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维持正常生活,为期24周.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明显得到改善,颈部疼痛消失或减弱,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放风筝运动对预防和治疗中轻度颈椎病有明显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基督教文化的渲染下,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化中表现最多的主题。《追风筝的人》就是一部典型的以精神救赎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以阿米尔为主人公,以它的经历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该书成书以后风靡世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主人公在经历了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漫长的寻觅之旅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救赎。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文学作品中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