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像服务器在我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镜像服务器的功能和特点,并介绍了其在本馆电子阅览室中的应用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例如近期发表的鄂尔多斯出土的多圈直纹铜镜,与现藏瑞典的得于张北的镜相似,都与殷墟妇好墓的镜有密切关系,说明商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关系。周至征集的铜人头像,同广汉三星堆的人头像类似,又不全同,是蜀文化传播的线索。鸟鲁木齐出土的铜鍑,类型同于俄罗斯南部以至中欧的鍑,可能与匈奴的迁徙有关。阿富汗席.巴尔甘发现的连弧纹铭文镜,属西汉晚期,更表明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畅通。  相似文献   
3.
“自传性书写”是20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书写方式,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一生热衷于书写其少女时代的情爱经历,并一次次地将之加以“改写”与“美化”。运用并引申拉康的“镜像场景”及弗洛伊德的“自恋”等精神分析的理论,阐析杜及同类作家热衷于“自传性言情书写”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分析杜在真实基础上的“改写”指向,剖析于此透露出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性别中"他者"的女性,是以被扭曲的"镜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在主流话语的浸染下,长期以来,女性形象及认识仍存在着悖谬之处。这主要包括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依附传统观念之悖;女性的情感特色与缺乏创造性之悖;女性的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性别的否定之悖。当代女性随着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社会评价逐渐提高",镜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女性的社会解放与自身解放,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5.
面向用户的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当前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主要指课程网站资源)共享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江苏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面向用户的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方案——中心(区域性)资源整合模式,实现了课程资源的规范组织、集中存储、统一服务,并在此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6.
镜子阶段理论是拉康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围绕镜子阶段以及镜子阶段的虚幻自我展开论述,梳理了虚幻自我之前、之后辨证运动的整个历程,突出了镜子阶段在自我的功能形成,以及拉康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唐代镜赋论     
唐赋创作繁荣,近些年来,对唐赋的研究渐渐升温,但对器用物品入赋的现象较少关注。唐代镜赋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主旨取向、艺术手法都有开拓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代镜赋的主旨主要为:赞颂君主之仁德;歌颂君子之美德;抒发赋家"自我"之情思。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风格的雅正;"体物"的回归;视野的阔大;对比烘托的手法、双起双收的结构。儒家视镜为正德修身的象征,道家视镜为"道"的体现者,道教更视镜为神异的宝器,镜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观念、社会风俗及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8.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9.
殷健灵在小说《1937·少年夏之秋》中借助了大量的镜子意象,将夏之秋的成长轨迹和心理情感投影于镜中世界,镜中同时再现的是战乱年代的颠沛流离与社会变迁。每一次镜子都出现于人物命运的关键时刻,镜前现实和镜中幻影的争锋对峙,传达出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10.
唐代镜赋论     
唐赋创作繁荣,近些年来,对唐赋的研究渐渐升温,但对器用物品入赋的现象较少关注。唐代镜赋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主旨取向、艺术手法都有开拓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代镜赋的主旨主要为:赞颂君主之仁德;歌颂君子之美德;抒发赋家"自我"之情思。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风格的雅正;"体物"的回归;视野的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