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2.
弗莱处于诸多文化因素构成的文化"场"中,这促使他成为了文化批评家。弗莱批评理论与荣格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同中有异,有着独特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弗莱批评理论兼具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3.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而两种课程范式又有其不同的师生观,这两种师生观的比较对我国现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从学生观、教师角色转变和师生关系转型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科学世界远不同于19世纪及以前的古典科学时代。几位后现代人文学者利奥塔、福柯、罗蒂与伽达默尔给出了他们所理解的20世纪的科学,那就是科学回归人本身,不再担负实现完美真理图景的形而上学任务。科学方法仅仅是一种独特的游戏规则;科学知识体系变得不连续与突变;对于哲学来说,科学仅仅是一种存在方式;对于社会来说,科学是获得利润的高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一般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表现主义作家,但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从其作品中发现了后现代的一些因素。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体现了不确定性、内在性、解构性、游戏性、互文性、碎片性及其悖谬性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已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逻辑线索,并以主题的形式进入了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在现代性的主题思考与建构中,其理论如同社会学理论一样形成了“宏大叙事体”和“基础主义”;后现代性试图在超越现代性的同时,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变成多元和具有反思性; 当一种扩展的现代性——全球性进入我们的视野时,教育社会学家不得不把自己的研究视野从传统单一的“民族”、“社会”、“国家”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社会,并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民族国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使得建构一种适应全球的教育社会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日益成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前沿性问题之一。本文对这一讨论的缘起、理论界关于西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我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内涵、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当今文学理论批评应当坚守的现代性立场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文化形态,自形成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网络显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因而网络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因这两种特征而具有了边缘性和去中心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虽然很难对其做精确的定义,但其典型特征却毋庸置疑:批判传统和正统,否定权威;消褪历史意识;主体性与个人风格的丧失、距离感、消失感;解构神话、反对本质主义,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等等。由此看来,网络文化事实上已经暗含了后现代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它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由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与挪用时产生了错误与偏差,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过分期望通过走类似西方女性主义斗争之路来谋求中国女性解放之路,从而导致了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抵触。虽然19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前后两个阶段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但都有现代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后现代式解构性思维的困惑;其次,是专注自我的后现代模式;第三,是后现代的精神困境。其教训是包括个人化写作在内的所有女性作家应当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个性生命展现时代精神,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位置,以达到时代性与个人性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当下女性个人化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罗朝慧 《天中学刊》2012,27(4):44-50
关于政治哲学的后现代研究,可以说"有多少个后现代主义者,就可能有多少种后现代形式"。总体来说,后现代主义者一方面试图否定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总体性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却又试图在排除形而上学总体性、基础性原则的条件下挽救非理性、偶然性以及他者和异质性,最终同样没有走出形而上学的视野,实际上仍然以单一、静止的眼光将人类自身的全部自由本性及其权利分割开来,从而造成对政治世界真理和意义的认知性分裂与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