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志学 《编辑学报》2002,14(6):410-411
结合实例分析指明:科技文章首要是科学、准确;行业用语应科学化、规范化;量和单位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文章概念不清,伯仲难分.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具有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它是传统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辛亥革命推翻了东方的帝王专制,造就了中华民国,变更了中国政治统治的合法基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引进了国会、宪法和总统等西方的新制度文明,引起了政治结构的分化;开创了中国“宪政之治”的新传统,终结了传统中国“朝代国家”的型态,造成了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彻底变革了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带来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3.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韦伯试图以理性化范畴解释资本主义,然而最终却走向了非理性主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透过韦伯理性主义的外表,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批判。卢卡奇的批判展现在三个方面:韦伯历史观的唯心主义、方法论的形式主义和世界观的不可知主义。这是卢卡奇理性观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正是借助于包括韦伯在内的非理性主义的这一批判,标志着其思想的重大飞跃以及成熟的马克思转向。  相似文献   
5.
面对目前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困境,从中西文化的发展对立中,从王国维等人开拓性的探索实验中,我们得出,以西代中,以中并西,只能阻碍理论由此至彼的跨越。而哈贝马斯的交往对话理论,其主体间性以己度人的理解,交往合理化承认差异的尊重,则是实现中西元典文化公开平等对话的基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6.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cept and some of the existing applications of socialbots—software robots that operate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present themselves as human users—as an occasion 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online sociality. The argument mobilizes theories of social rationalization from Max Weber to contemporary critical theory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appearance of automated profiles (socialbots) on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can be seen as a logical step in the progressive enclosure of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 in standardized, simplified, and trivialized forms, frames, and gestures. Critical questions concerning what the growth of robo-sociality may mean for individual users and the online public sphere are posed with a view to charting the directions for a needed public debate.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从"合理化"概念入手,围绕理性建构问题对韦伯的理论局限性和建设性分别进行了揭示,进而提出了一个以"交往理性"包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设想。以此为起点,合理化概念中的理论盲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立足于"合理化"与"生活世界殖民化"这两个核心命题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韦伯到哈贝马斯的理性建构之路也呈现出清晰可见的历史传承性。与此同时,这两个命题所包含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解决策略,也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认知框架中得到必要的揭示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政治权威的转变、政治权势的转移,既是政治、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影响了政治和社会变动的进程。纵观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政治权威理性化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条主脉络。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政治建设、政治变革均因其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不符而遭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和条件。任何一个稳固的政权,既要有足够强大的权力,也要有必需的权威。前者是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的,后者则是建立在自愿服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个政权在拥有强大的使人服从的强制性手段的同时,还应能赢得人们自愿的服从,这样才是稳固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合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由于系统环境的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高等教育内部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不合理现象而面临调整,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及科类结构的合理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由此,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的控制本性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机制,促进技术的合理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