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璞  袁华 《大众科技》2014,(4):32-34
近年来,人脸识别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一个很热门研究课题。随着压缩感知理论的发展,稀疏表示已经成功应用于人脸识别。文章系统地综述了人脸识别的研究现状、系统,并重点介绍了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及求解,最后对人脸识别算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军事情况下车辆目标为非合作目标,提出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IPCA)。它首先利用稀疏求解方法得到与测试样本最相关的部分训练样本以及它们对测试样本的表示系数。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得到最优投影矩阵,使投影后不同测试样本能更好地利用训练样本信息进行分类。利用美国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数据库中3类目标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PCA方法比传统的PCA方法能够得到更高的识别率,并对稀疏方位角训练样本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具稀疏效应的食饵——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类具有稀疏效应的食饵-捕食系统。培出了唯一正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存在唯一极限环的充要条件等一些定性性质的判别准则及其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用水量的准确预测可以为供水管网智能调度、异常报警提供支持,便于及时发现漏损、排查及检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经济利益。针对现有用水量预测方法忽视用水量数据自身特征及不能模拟更复杂的数学运算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深度置信网络(DBN)的用水量预测方法。对有高斯分布的连续受限玻尔兹曼机(CRBM)引入稀疏正则项,解决特征同质化现象的同时也适用于用水量数据输入。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用水量预测中,改进DBN模型相比传统神经网络和传统DBN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费密,明末清初重要的遗民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因素.费密的诗歌在整体上表现出清疏健雅的诗歌风貌。这种风格形成与费密诗歌中意象体系的构建有很大的关系。在意象的色调上,费密喜欢青、白等冷色调,在意象的选择与体系构建上,费密诗歌表现出“清”、“疏”特色。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基于2范数的正则化算法存在对结构识别结果过度光滑的效果,提出了基于模态振与L1正则化的损伤识别方法。以—2D简支梁有限元模型为数值算例,比较了使用不同振型数不同损伤程度对损伤识别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多损伤工况,当损伤结构的振型数和无损结构的振型数乘积数大于6时,能较好地进行损伤定位,并能对损伤程度给出定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以TMS320C6720为主处理器,在CCS3.3上建立工程,调整CMD文件,对C代码进行o3级别优化,实现了基于DSP的图像稀疏分解算法移植.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Gabor滤波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首先,在目标分割的基础上,利用Gabor滤波器对SAR目标图像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滤波,增强目标的局部特征;然后,根据稀疏表示模型,以训练样本特征为原子构建字典,利用稀疏求解算法选择最优的原子集合来表示测试样本特征,进而计算表示系数中非负值的l1范数来判别测试样本。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带内自回传小基站系统,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动态成簇的部分协作干扰抑制方案。根据带内自回传小基站复用接入与回传无线资源的特点,形成以最大化系统下行接入链路吞吐量为目标,联合回传链路资源分配与接入链路预编码设计的优化问题。由于所提问题难以获得最优解,基于凸松弛和分块坐标下降方法,提出一种次优的迭代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根据回传速率调整协作簇的大小,均衡小基站回传负载,提升系统接入链路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构图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其特殊的形式美。用来塑造形象的各种艺术手段,通过构图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我们要具备对图像构成的分析与认识能力,提高与深化构图能力,进而从本质上把握形式美的构成方法与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