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356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菊三七对运动性骨折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应用X线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生物化学测定及病理检查等方法相结合 ,对中医“跌打损伤”治疗中药菊三七的水提物进行了抗实验性骨折作用的研究 ,结果表明 :菊三七水提物具有较好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其加速骨的钙、磷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集中体现了他对毛泽东同志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和对我党建党六十年,特别是建国三十二年发展轨迹的总结,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思想方法上,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党继往开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人文精神教育作为改革的精神内核。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教育中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应将人文教育作为其精神主旨,重新定位其课程性质、构建其课程内容、调整其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学科性质、内容及课程论、教学论等几方面均体现出其精神主旨——人文教育。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精神主旨,将有助于我们在新世纪新课程背景下形成全新的教师教育理念、开展全新的教师教育工作、培养全新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4.
办好社区图书馆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周国昌 《图书馆论坛》2002,22(2):105-107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讨论了社区图书馆服务功能、建馆途径、对策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65-67,74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 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7.
《姐妹》是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国内外文学评论多从主题研究和叙述特色来分析此小说,其实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姐妹》的文体特色,则能发现《姐妹》语言的选择与主题思想的体现十分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对深化理解小说的瘫痪主题以及对乔伊斯作品的深层次地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苏及其诗歌都是由生命唯灵论运作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人灵的痛苦世界.刘苏的诗歌意义基于生命时间的深处和精神空间的至高点,穿行于无限的起点和终点而将精神诗歌写作提升到为一种本质的宇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在诗歌的本质语言的方向上持存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是侵害人身权案件中的普遍现象。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法理分析 ,指出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司法中存在的局限 ,并采取相应对策 ,对推动我国法制建设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考虑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要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及审美素养等交融于体育教育全过程,让学校体育教育在健体之美的同时,立人格之基。要做到这一点,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人的素质结构及相互关系和作用、体育教育对其结构的影响作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精神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