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丹元  陈莎 《美育学刊》2020,11(2):47-54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电视剧创作出产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电视剧佳作,同时网络剧也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通过梳理、概括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报纸和会议论文中关于电视剧研究的文章,并从内容创作、美学价值、类型特点和女性塑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可以归纳出本年度电视剧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提出了对电视剧研究新动向的一些看法,以期为电视剧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1990年《渴望》的出现标志着大陆电视剧创作步入了成熟期。此后,大陆电视剧创作就呈现出了主旋律和通俗电视剧双峰并峙、异彩纷呈的共同繁荣的创作格局。这期间,主旋律电视剧共有改革、历史、军旅、反腐四大热门题材交相辉映,通俗电视剧则以古装、言情、公安、家庭和情景喜剧五大类型剧吸引着观众。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近年热播的东北农村题材优秀电视剧中的新农民形象,进而探讨了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认为这些农民身处社会变革的大潮中,身上所具有的不同于以往的精神和特质,更能反映当下农民真实的生活心态及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戏说”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化热点,这些“戏说剧”以浓重的市井气息,油滑、搞笑的手法赢得百姓的喜爱,成为电视市场的大卖点。这些“戏说剧”与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比较,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类似之处,都有戏谑历史的成分。但是,追本溯源,两揭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化语境下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鲁迅的《故事新编》植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启蒙化语境,而“戏说剧”与全球语境下的后现代化思潮中的大众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叙事接受者为参照系,话本叙事与电视剧叙事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尽管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归结为“源”和“流”的关系,但话本叙事中的许多技巧确实能对电视剧叙事有所启发。作为叙事艺术的超越者——电视剧叙事根据接受者的时代要求,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进。面对话本叙事已经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电视剧叙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商战"剧的伦理主体身上表现出博弈生存的经济品格与消费享受的个人品格二者并存的伦理观,而这种悖论的伦理观正是以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融合而构成的现代世俗主流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从博弈生存与休闲享乐的世俗伦理两方面,分析在中国"商战"剧中表现出来的以经济牟利进取和消费享乐共同构成的世俗伦理观的悖论存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通过电视剧来促进本地旅游业方面,状况很不理想。电视剧的内容存在和特定效果相对应的模式,研究和应用这些模式,是改善这一状况的办法。目前已有较好的人才条件,只要有良好的制度引导就行。  相似文献   
8.
《血色浪漫》在思想艺术展现上是富有个性的,其主题包装和主题显现都呈现为与时代精神既契合又背离的双向特征。这种微妙的契合与背离特征,使得文本在审美愉悦、欣赏消费和思想深度上都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使得小说和电视剧《血色浪漫》在思想艺术上避免了20世纪中国文学泛政治意识形态化和商品化、碎片化的不良倾向,同样也决定着二者的成功出版和播映。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的制作经营在电视媒体内容产业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本文以部分电视媒体在电视剧制作经营中的实践情况为例,通过对电视媒体参与电视剧制作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全面探讨了电视媒体参与电视剧制作经营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初步展望了电视媒体影视内容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武术界与影视界面临着共同的遭遇,那就是滚滚"韩潮"的巨大冲击,目前影视界已经从低迷走向成功,而武术却还没有。文章以使武术走出困境、把武术打造成培育民族精神实践载体为研究目的,首先论证了影视界从低迷走向辉煌的内在原因——紧扣民族文化和精神(以电视剧《闯关东》为例展开分析),然后指出:武术教育只有以影视界的成功为榜样,立足于培育民族精神进行改革,才能够走出困境。武术的传统中正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而学校武术之所以逐渐颓废,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丧失了这种精神。目前中国的青少年正需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引领,所以武术要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载体,必须进行改革。文章最后从专业院校的武术教育体系改革、教育部的宏观政策调控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对武术教育任务的执行等方面,分析了武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