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396篇
科学研究   18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59篇
文化理论   43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于公害事件及其他环境问题的反复持续出现,人类开始意识到在发展中不能忽视人、自然、社会的任何一方,三者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关系。同样,对自然环境状况的改善也必须借助三者的“合力”才能实现。由于公害事件首先发生在工业发达的西方,环境运动及其相关理论也在西方产生并且率先发展起来。环境运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浅绿运动,第二阶段被称为深绿运动。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但都是对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逐步深入地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架设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桥梁,启发并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和民主的气氛中去感悟和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人、自然、社会要求内在需求上的平衡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及十大环境问题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及人类社会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忽视而导致的对自然内在需求的忽视,并因此而引起环境危机。这是在人类尚未认清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前提下片面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而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叫哈克的少年和一条大河的故事,读来让人神往令人怀念.文章从主人公哈克的人物性格及其与密西西比河的关系中探求一些人与自然共融,内心的质朴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带来的人生思考.寻求发现生命中最初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里深入地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时至今日,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引来了强烈的“报复”。人类若想在自然界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就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因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西方学者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学说。在多年研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经济社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这些观念在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者组织化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并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协调和平衡。“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四种社会学范式,其中把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主要的媒介功能理论”,这表明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期刊等)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协调和发展起着其他结构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6个方面,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拟把这6个方面进行分类,以新闻报道的个案为例,阐释新闻媒体必须要发挥的作用,力图厘清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健 《传媒观察》2006,(7):35-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崭新的国家发展方略。当今是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传媒是一股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它由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对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大大满足了…  相似文献   
8.
传媒要当好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广惠 《新闻界》2006,(1):29-30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可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一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二是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是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左传》有云:“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说起和谐社会,人们总是充满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28字所勾勒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二种和谐传媒的状态。正像马克思所说,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因素才能形成。那时,每家报纸都会充分地体现出真正的道德精神,就像每一片玫瑰花瓣都散发出玫瑰的芬芳并表现出玫瑰的特质一样。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建构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从宏观来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人相和谐的社会。具体而言,和谐社会更多的是体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尤其是权力与权利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舆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