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构建中国本土教育学的重要前提和途径之一是回归基于中华文化的教育理念,并且能够自觉自信地运用这些理念解释、讨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南怀瑾终身从事中华文化经典的研习和教育工作,并一直自觉地运用基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理念讨论教育与人性、教育与人的成长关系、与教育紧密相关的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以及课程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源等教育学基本问题。南先生的尝试,充分体现了他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并以现代表达方式自觉自信地运用这些理念直接讨论、解释中国本土教育甚至人类教育问题的鲜明特点。这对我们构建中国本土教育学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作为一代文化巨匠,他有自己独特的教子之方,他的儿子南一鹏的感受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我年幼的时候,我的父亲南怀瑾亲自参与了我的成长。有趣的是,我从小感受得最多的,都是父亲自己的亲身经历,甚至现在,我正重复着他所影响我的一切,体验和验证他的所为。要读书更要实践在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拿了几本书,要求我每天背诵,而且每天默记一段文字。读这些书,我读起来部很容易,感觉那种押韵  相似文献   
3.
南怀瑾先生认为,教育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他推崇传统文化对人修身养性的作用,他认为中国文化都在古文里头,支持推广儿童读经,同时也重视实用知识与技能,提倡因材施教、愉快“读”书。  相似文献   
4.
学而时习之     
正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论语》是我随包携带的一本书。现代人太忙,语录性质的书最易入手,零星时间翻几页,边看边联想自己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饶有趣味并常常有所启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第一篇内的内容。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注释是:学完之后,时常复习,不也很高兴吗?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见到两个别样的观点:(1)"时",不是  相似文献   
5.
赖晨 《文化交流》2012,(12):12-15
今年中秋前夕——2012年9月29日的傍晚,南怀瑾先生走了。入夜,天心寥廓,月魄也流光。一南先生是成名于台湾的学者,与北京季羡林先生、香港饶宗颐先生并称当世,被人赞为国学大师。就学问言论,季先生艰涩而深厚,饶先生富丽而广博,南先生平实而奇出。南先生善讲学而多撰述,种数不下三五十,范围大都集中于经藏道法,兼达孔孟老庄,涉及卜易谋略、医药养生、堪舆营造、诗词书画。这与他常情莫测的经历相关。南先生1917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农村,是他父亲中年所得  相似文献   
6.
一   时下讲史、品史之风盛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以及各地强势媒体纷纷加入;……  相似文献   
7.
南怀瑾以经史合参、三教互释、经验实证的方法诠释《论语》,认为《论语》是一部“教育”之书,其精髓在于尊师重道,强调师道尊严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领导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为政”中要注重自身学养,君子要始终秉持人文文化的精神,为社会现实服务,君子应当坚持义利统一,建德立功。尽管《论语别裁》也引发了一些批评,但瑕不掩瑜,南怀瑾的《论语》诠释和孔子思想阐发,对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在台湾早已是长销不衰的图书,在中国内地,首次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也有近乎辉煌的实绩.  相似文献   
9.
陈欢 《考试》2012,(12):6-15
2012年9月29日,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与世长辞。我们在扼腕缅怀的同时,更应沿着他的路,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篇摘选了练性乾先生《我读南怀瑾》一书中关于南老少年成长和求学时期的部分内容,让读者能看到南老年少时的经历。同时摘录了南老对教育、读书、学习的看法,以飨读者。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相似文献   
10.
无题     
南怀瑾  默知 《健身科学》2008,(12):5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