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琰的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脍炙人口,很多文人墨客竞相效仿,其中唐代刘商的拟作是最早的,也是较有名气的一篇。本文重点从创作背景、内容和艺术的角度将二者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闻笛     
朱梅 《现代语文》2006,(7):123-124
中华明曾经在汉唐两代十分有魄力地对西北大漠地区进行过持久的强大的征战。汉代有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勒石燕然山,让后人念念不忘。当汉王朝在东汉末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一个叫蔡姬的女诗人写过一篇叫做《胡笳十八拍》的作品,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胡笳十八拍》的内容又何尝不是苦涩的呢。终其汉代,征战不断,胜败相间,留下胡笳一曲,真有一种“曲终人不见”的意味。胡笳这种乐器据说从西域传来,听它的声音,沉实苍凉,音调变化不大。汉的苍凉全在胡笳曲中,直到今天大汉风度依然如同一曲来自远方的哀歌,随风飘荡。唐代的征战与汉代向北发展不同,它关注的目光是在广大的西域地区星罗棋布的诸各小国的动向以及在沙漠绿洲中孤立的军事据点的安危,从而保证漫长的丝绸之路东段的血脉畅通。  相似文献   
3.
王斯语 《文化学刊》2013,(4):173-180
"东蒙古乐"孕育于"胡乐"。胡笳十八拍是东蒙古乐的母曲。元代,是"东蒙古乐"的成熟期,"白翎雀"的创制,使"东蒙古乐"得到升华,元杂剧声腔曲牌的创制,使"东蒙古乐"形成繁盛。清代,"东蒙古乐"进入宫廷,又流入民间,使"东蒙古乐"渡过了历史突变带来的困境,随"辛亥革命"浪潮,形成了不同地域的"东蒙古乐"种种存续形态,建平"十王会",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你曾经看过光彩夺目的珍珠,抑或是瑰丽的宝石吗?你曾听过美妙的《胡笳十八拍》吗?你又是否看过,傲雪之梅,一枝独秀呢?那么,如果你看到过,听见过,又是否知晓:光彩夺目的珍珠,实是河蚌病痛的产物;瑰丽的宝石是千锤万炼得出;《胡笳十八拍》是文姬苦厄而著;寒梅只有经冰雪历练,才能独秀冬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几位三国时有奇才异能并做出重大贡献的女中豪杰,同时对其中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辨正。甄后后生的曹睿应生于建安十一年,当为曹丕血胤,而甄后与曹植不可能有恋情,《胡笳十八拍》、《悲愤诗》非蔡琰所作,刘备与孙夫人的关系并不和谐美满。  相似文献   
6.
蔡文姬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蔡邕(yong)之女,写有《胡笳十八拍》。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有一双儿女。她在塞外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相似文献   
7.
蔡琰《胡笳十八拍》与刘商《胡笳十八拍》艺术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末女诗人蔡琰和唐代大历诗人刘商分别写了骚体和歌行体的《胡笳十八拍》.两诗虽同吟一事.但在艺术性上却是各有所长.各有所重,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就试图对两首诗作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作粗浅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蔡文姬悲惨命运成就了"胡笳十八拍"感人的内容,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篇章,同时,蔡文姬也因"胡笳十八拍"的艺术成就,奠定其历史才女地位。  相似文献   
9.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古曲《胡笳十八拍》就是她所作。她之所以如此出色,离不开蔡邕出色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你曾经看过光彩夺目的珍珠,抑或是瑰丽的宝石吗?你曾听过美妙的《胡笳十八拍》吗?你又是否看过,傲雪之梅,一枝独秀呢?那么,如果你看到过,听见过,又是否知晓:光彩夺目的珍珠,实是河蚌病痛的产物;瑰丽的宝石是千锤万炼得出;《胡笳十八拍》是文姬苦厄而著;寒梅只有经冰雪历练,才能独秀冬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