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图腾崇拜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傈僳族作为云南丽江华坪县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其姓氏文化保留相对完整。傈僳族的姓氏文化独具特色,蕴含着原始宗教信仰的特质,有着较深的图腾崇拜痕迹,是其原始宗教信仰经过漫长历史演进后在现实中的遗存,具有典型性和珍贵性。  相似文献   
3.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古滇国虎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滇国青铜器中所表现的虎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解读西南地区虎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有着不可取代的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 of the economy, creativity and branding constitute two distinctive imperatives which generally poin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former towards newness and change, the latter towards continuity and recognisability. Numerous agents in corporate organizations thus face a conundrum of creativity versus branding, which is perhaps nowhere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the fashion business. Drawing on ethnographic fieldwork in a fashion company, I argue that these seemingly incompatible imperatives are inextricably entangled, as their paradoxical relation is solved, even dissolved, in a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a totemic logic’ and ‘an animist practice’. Thus, a dynamics of totemism and animism unites creativity and branding in the continual pursuit of uniqueness. While totemic and animist modalities are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non-western ontologies and perceived as mutually exclusive, I contend that they are also at work in contemporary commercial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are enmeshed in, and propelled by, each other. 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modalities operate together particularly when the making of distinctive identities is critical – as in economic competition today.  相似文献   
5.
民间杂技是一种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民众的土壤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对于杂技艺术是如何萌发的,历来说法很多,但是能全面解释的很少。原始先民的生活、原始宗教等方面是杂技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天水地区是伏羲女娲的故乡,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如果我们用新的人文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重新认识,进一步研究讨论,那么就会在学海探源中少走一些弯路,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古代民族史的研究水平。本文重点从伏羲文化与大地湾遗址、图腾崇拜、饮食、男女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伏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衣尾"习俗探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腾崇拜是古今民族相对独立的一种历史积淀,凝固于人们的深层意识。由于图腾观念的残存和影响,现今云南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衣服后缀尾及羊皮褂保留尾巴的习俗。  相似文献   
8.
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图腾理论在 19世纪被英国人类学家麦克伦南和弗雷泽确立之后 ,很快就风行欧洲学术界 ,并成为民族学中的一门系统的学说 ,同时影响了一大批文化人类学者 ,如法国社会学创始人E·杜尔克姆、英国功能学派的B·K·马林诺夫斯基、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英国人类学术家泰勒、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等。 2 0世纪初 ,图腾主义被引进中国学术界 ,有关图腾理论的专著相继被翻译出版 ,并使我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图腾文化的热潮 ,许多学者用西方图腾理论来阐释中国上古史以及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80年代至 90年代 ,图腾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本文通过对图腾学说发生至发展的历程的回顾与分析 ,发现该学说并非严谨的科学理论 ,自创立伊始就已陷入某种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9.
南方少数民族中信仰狗图腾的民族主要有苗族、瑶族和畲族等,狗图腾信仰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塑造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姓氏。狗图腾崇拜为苗瑶畲等信仰狗图腾的民族提供了原始姓氏,在社会的发展中,这些姓氏的演变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婚姻习俗、汉化以及部分文字的误写有关。此外,有着丰富石狗文化的雷州地名也源于当地的狗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0.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