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篇
教育   317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决定因素.人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高校学生工作亦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件资料、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高校雪上体育运动的现状、开设的课程、管理的形式等进行研究,发现:黑龙江省高校开设滑雪课尚处于研究与探索的阶段,其他雪上体育运动已有了一些实践,但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各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雪上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管理和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黑龙江省高校雪上体育运动健康、长期、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而皆中节”是指武术功夫无过不及的身体权变能力或境界,这需要经历合规矩的习拳规之 “中”、用规矩的查拳理之“中”、脱规矩的现主体之“中”的习拳历程。武术功夫习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而皆中节”的创新传承与实践,武术功夫习练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在合文化规矩之“中”与合自我天赋天性之“中”的功夫技艺中实现身心改变并生成身体主体,身体能力成为武术主体自我确证的依据,这是武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也是武术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正>策划并推出这个选题,源于对苏派校长的希望和期望。当下,一些校长热衷于把校长当作官来做,为了晋升官位或者保住官位,他们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对上级负责"上——上级的指示、评价高于一切。于是,眼睛向上,心思唯上,师生都不幸成了他们"对上级负责"的工具。还有一些校长,热衷于把校长当老板来做,为了自己和自己学校的利益(政治的和经济的)最大化,不  相似文献   
5.
共建与分享     
正当档案的历史由王室走向平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它意味着"档案"正以其独有的价值,逐步融入、渗透、扎根于辽阔的社会生活。一首《时间都去哪了》,让全国人民传唱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个平凡人成长留影带来的感动,看到了档案不仅仅记载民族的历史、社会的进步,它还连接着个人的情感和家庭的温暖。它如此宏大地闪烁成历史的星空,又如此微细地贴近你我的心灵。是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张尔岐以乡里塾师身份参与到明清之际的思潮中,形成了其学守程朱,有因循、有创新的思想体系。从崇实黜虚着眼,顺应反王学思潮,宗程朱,注重内外本末兼修,"尊德性"与"道问学"相为并重,穷经体道。修正了程朱的理气观,提出了本体论上的"气本"、"气机"说。为矫空疏之弊与晚明以来的道德沦丧,提出了"六经皆礼"说,注重据礼显理,循名责实,重申儒家传统的道德精神与修养。其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一个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7.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8.
《陈涉世家》是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篇目之一,但是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以下三个地方的注释似乎都不尽如人意,特提出与大家商榷。一、怎样理解“与皆来会计事”起义军占领陈县后,陈胜为了扩大声势, 也为了使个人实现“鸿鹄之志”名正言顺,便“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对“与皆来会计事”的注释基本一  相似文献   
9.
求学以明道也是章学诚的为学目的 ,对道的新认识与其学术理论方法的建立关系重大。道为立言之本 ,道不离器是六经皆史论的立论根据。对闻道的重视也使他在为学方法上迥异于时人 ,而偏重对义理的探究。而《文史通义 .原道》篇是其对道的论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至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