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08,(13):23-23
本书是全球畅销书《柏拉图的灵丹》作者鲁·马利诺夫的又一畅销力作。全球化带给人们的欣喜在慢慢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困扰人们的各种弊端。对此,作者通过考察当今世界的各种极端:文化极端、政治极  相似文献   
2.
文杰 《海南档案》2006,(1):15-17
我国档案学界对件中心在我国可行性的论证已持续了十几个春秋,但目前仍无定论,不过大体上形成了三种论调:支持论、反对论和综合以上观点的“中庸论”。而“中庸论”往往因其观点的中和性而被称为“两面派”。但中庸之道,若能扬长抑短,择之非过。笔所持的也正是“中庸论”。  相似文献   
3.
《(论语)选读》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论语》本身是深奥的文言语录体,又较少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在教学中,常常使得课堂气氛比较压抑,甚至有部分同学对《论语》根本就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提高《(论语)选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了当前语文教师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4.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一种道德观,伦理观和立身处世,治国安邦之道,首先被中国先秦时代的孔子提出,而稍后于孔子的西方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同样的学说。二者有何异同,我们应如何理解,在现今时代,中庸思想是否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如果有是应该按传统看法一分为二,还是应别蹊径,别其新意呢?本文正是立论于后者来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5.
郭宪  王鼐  纪念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115-118,124
中庸之道”最早的统一观,来自于对天体的观察。21世纪急需具备“统一”思维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的共识。统一用脑可达思维能力最大化。统一观的教学实践,艺术的教育与教育的艺术,自我完善,创造力培养,统一的教育可达教育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何谓中庸之道?《现代汉语大词典》中说,中庸是指侍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其解释略含贬义.其实不然。北宋大儒程颢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这就是说,中庸一要不偏不倚,二要无过无不及。控制好合适的程度,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把活泼与新鲜带入了课堂,大大地解放了学生,其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矫枉过正,唯学生论,放弃了自身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不作为"奉为教学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8.
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分别探讨"中"与"庸"词义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庸"的内涵;并结合《尚书》《周易》等古文献资料来考证孔子"中庸之道"渊源,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中庸"的一些误解。运用以经证经的方法,以《论语》中的某些章句为例来阐释"中庸之道",为正确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提供了具体的范例。探讨"中庸之道"的原则,为正确运用"中庸之道"提供了依据。中庸之道无论是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还是一种方法论,在当代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是孔子哲学的最高道德准则。它不仅是体现在《中庸》等经典书籍中的精辟论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和哲学智慧。中庸之道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极大贡献,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起着指导和借鉴作用。中庸之道是生活中的一种极高明的境界,用中庸的态度面对生活:以中庸之心律己、以中庸之情待人、以中庸之道接物、以中庸之德济世,会让你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0.
从人将自己与他物区分开来的那一刻起,自由就已存在。它是人类被尊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标志性特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意识以独特的方式隐匿于庞大深邃的传统文化、习俗中。追本溯源,以求揭示先秦思想家的自由观并对其进行现代释意。以期待现代中国人合理把握这一意识现象并更好地为自己定位。从而铸就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