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师风采     
<正>~~  相似文献   
2.
《中学科技》2013,(2):40-40
2012年第12期刊登了山东省郭平市第一中学的张策同学发明的“牢固书立”,而另一位来自同一所学校的李欣宇同学也发明了一种“牢固书立”。你认为他们的发明哪一个更好呢?或者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4.
<正>世间的土地分阴阳两种。阴地供死者所用,阳地供生者所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死者为大,孝道为先"一直被世人所尊崇。董永卖身葬父绝非虚构,始皇千顷陵墓那是事实。家道中兴,事业有成,忘不了祖先的护佑。身体欠佳,财运不济,总想起对逝者的疏忽。逢年过节,祭拜祖先,不只是一种习俗,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为先人垒坟扫墓,烧化纸钱,不只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因此,在世俗人眼里,阴地比阳  相似文献   
5.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思想家.其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著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 王充读书非常专心,但他买不起很多书,为了满足求知欲,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每天吃过早饭后,他就带上干粮,到书铺里去阅读出售的书籍.就这样,他终于读遍了诸子百家的重要着作,掌握了书中的基本精神.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充满着批判精神、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论衡》.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其身后为他赢得了众多的拥趸.作为一个知青,他的名字与阿城、陈凯歌的名字交织在一起,成为云南这个在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上最著名地点的生动注脚.纵观王小波的短促的一生:北京出生、云南插队、人大读书、外国游学、著书立说.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地方--山东牟平青虎山.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书立卷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书立卷是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目前档案界谈论最为热烈的话题.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运用,文书立卷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笔者以为,随着文书立卷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在理论上解决文书立卷问题也迫切起来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