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     
《全国新书目》2008,(10):13-13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四十年1963年以后,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指示精神,以中共中央联络部下属的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建立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国际政治系的出现为标志,国际问题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堂皇入室",国际关系学在中国正式建制,从前那种零星分散、缺乏预算和统一规划的状态终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9,(37):54-55
我算是出生在新闻世家,进入新闻行业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是阴差阳错,当年本来想考北大中文系,却被人民大学新闻系录取了。  相似文献   
3.
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蔡荣生的落马,揭开了高校自主招生的黑幕,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个招生办主任,居然涉嫌贪腐金额达到数亿。自主招生的黑洞,到底能有多黑?为何国外大学,都是自主招生,从未闻有腐败,怎么我们的大学仅仅开了一个小口子,就黑成这样?其实,个中的道理很简单。现在我们的大学招生,还是一个计划体制,这个体制赋予了我  相似文献   
4.
梁金河 《传媒》2008,(9):35-39
自去年以米,新闻纸阶格连续上涨给报纸出版单位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成为各报社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期《报业观察》特邀请《新民晚报》总编辑陈保平、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深圳报业集团梁金河等资深入上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此外.纸价上涨使得报业加快数字化发膦步伐,在这方而,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经验可以提供某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人大,思想政治教育从来不是枯燥的代名词。邓小平理论成为最受人大学生欢迎的科目之一。为了讲好邓小平理论课,学校请来了数十名知名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把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与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种力求避免照本宣科的主渠道教育生动、具体而实在,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过程中渐成人大特色。从今年3月起,他们又探索新路,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邓小平理论学习辅导员”制度,让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辅导员,推进理论学习。人民大学正在探索一条第二课堂学习邓理的新路。初试“牛刀”:受聘上岗3月22日,“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海归博士张磊向他的母校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这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到目前为止收到的毕业生捐赠中最大一笔个人捐款。这则消息极大地刺激了国人的神经。纵观张磊的成长经历,绝大部分是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并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国内名校人民大学的最热门的国际金融专业,而后到耶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2003,(4):24-24
教育部推荐的人大版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林岗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徐志宏、秦宣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夏伟东主编)、法律基础(程天权主编)。此推荐教材是根据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两课”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在充分吸取近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新版教材在保持原版教材优点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全国“两…  相似文献   
8.
十一长假结束后各高校里宣讲会开始络绎不绝,很多大四同学听宣讲会已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大学的王娜说:"一个月听宣讲会十五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赶三场,像电视上明星们赶通告。参加宣讲会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段然 《新闻前哨》2010,(12):63-64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彭兰曾说过:“尽管传统媒体所具有的舆论监督的功能,在网络中还是比较弱的,但是,至少网络为舆论的表达提供了一个窗口,它可能会提高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逐渐培养人们自由思考与发言的习惯.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土壤。”随着人们言论自由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和书的缘份大约是在十四五岁时结下的,那时候我是人民大学附中的学生。或许是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政治上比较松动,学校图书馆那间只为教员开放的阅览室,居然对学生敞开了大门。每天下午例行的体育锻炼一完成,我就一头扎进了那四壁满布书架,中间也立着一排排书架的大厅。那时我觉得,让我走进这么一个地方,又赋予我在这里东翻西翻的权利,就跟把我放进了天堂一样。是的,我过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更没有这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