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代以来,欧美等国为维护经济活动秩序,普遍建立了信用调查机构,专门从事企业及个人的资信调查。20世纪初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资信问题愈来愈成为影响经济往来活动的重要因素。1932年近代中国的第一家征信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在上海成立,其信用调查业务迅速扩大,并在一些主要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展信用调查工作,其逐渐建立健全的信用调查制度和方法对近代中国信用调查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评价我国在国际贸易信用风险蒙受的巨大损失后,从信用调查、业务素质和融资方式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信用风险防范的出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就我国新闻业信用现状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新闻业信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不同形式新闻媒介信用各异,新闻媒介信用与其级别高低成正比,新闻媒介信息传播信用水平不高。我国新闻媒介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信用建设,要在信息传播方面多下功夫,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样才有可能赢得受众的信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图书生产者的出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并发展壮大,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赊销来实现其图书的销售。由于赊销,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日益增多。据笔者了解,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个出版社的年平均应收账款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及管理成本。因此,出版企业加强赊销及信用管理便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征信机构发展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银行巨头的酝酿 旧时银行对工商企业放款,往往依赖跑街(外勤人员)直接或间接的打探了解,既不准备,也不及时,很容易被错误信息所蒙蔽;而讲关系、凭面子,随意放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银行损失惨重。若从外商的信用调查机构获取信息,则收费极其昂贵,非一般中小银行、钱庄所能承受。20世纪20年代前后,上海银行界已经认识到信用调查的重要性,有些银行成立了调查部,但规模小,相互之间不通声气,常吃闷亏。  相似文献   
8.
石晓峰 《新闻窗》2013,(1):54-54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为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媒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它是媒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今,随着以微博所代表的新媒体的日益兴起,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挑战。据《小康》2012媒体信用调查显示,在“公众心目中公信力最强的主流网络媒体”排行中,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