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震 《航空档案》2006,(1):77-81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侵朝美军为了加强谈判地位寄希望于空中优势。企图发挥空中力量,窒息中朝军队的运输补给,以阻止中朝军队再次发动决定性的地面进攻。8月中旬,美国空军开始了“绞杀战”行动,集中轰炸宣川至肃川之间、熙川至顺川之间的铁路干线和桥梁,重点反复轰炸新安州、西浦,顺川之间的“三角地区”。我志愿军空军于9月开始从实战锻炼进入为掩护我铁路运输线而进行反“绞杀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陆伟 《历史教学》2006,3(8):14-21
日本无条件投降决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导致其一再错过主动投降求和的主要原因,是一直对回避战败地位、逃避战后处罚和延续固有统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骄横狂妄的日本统治层也不得不朝着投降议和方向在运作.原子弹的袭击为日本提供了“天佑良机”它不只是给军部强硬派的继战意志带来毁灭性打击,扫清了最后障碍,而且转移了民众追究战败政治责任的视线,回避了国内革命运动兴起,并进而实现了对天皇形象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3.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60年过去了,当年亲历那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谈判的人也越来越少。今年90岁的郭维敬老人,就是当年参与板门店谈判的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之一。今天,回望板门店谈判内幕,我们发现,和平来得如此艰辛和不易。  相似文献   
4.
1953年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是促使中方作出停战决策的主要因素。当时中苏紧密的经济关系也是影响中方接受苏联停战建议的重要原因。苏联方面的停战决定虽然对中方决策有影响,但它不是影响中方决策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内政是影响中方决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7,(1):31-35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致使中国军队在豫湘桂大溃败,但其中的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战绩。方先觉军长率领第10军不足1.7万人,在衡阳城抵抗日军近10万人围攻,坚守孤城,血战47天。在衡阳城破之际,方先觉是投降呢,还是停战,众说纷纭。通过梳理各种材料,立足于当时的历史情境,我们认为:第10军军长方先觉及其残部,在衡阳城陷时被日军俘虏了。  相似文献   
6.
加打一番     
《航空档案》2010,(2):51-73
1952年4、5月间,美方仍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极力拖延停战谈判,并且企图再次发动进攻。5月中旬,中央军委分析当时的形势,估计朝鲜战争可能拖过1952年。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要求志愿军空军歼击机部队进行第二番作战,即已经参加过和正在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的空军部队,继续轮番参战,以增强志愿军的战斗力量,加强空军部队的战斗锻炼。当时也称之为“加打一番”的作战。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社会》2005,(5):14-15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7月26日,发表了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全称为《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宣言》。《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发表前征得了中国的同意。苏联于同年8月8日加入该公告。《波茨坦公告》是一份反法西斯同盟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宣告日本法西斯的末日已经来临。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后20年内,法国政府和民间持续在"停战空地"兴建纪念设施、举办纪念活动,以"停战车厢"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聚落逐渐形成。随着二战法国败降的签字仪式于同一节车厢中再次上演,"主客易位"的戏剧性变化也投射到法、德两国的集体记忆和历史书写中。在经历了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后,如今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面对过往的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原本象征对抗与复仇的"记忆之场",也在朝着象征和解与共生的"记忆之场"转变。  相似文献   
10.
1953年10月,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三次赴朝慰问。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最前线,慰问团向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赠送了特制的专用彩色军邮明信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