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朱玉刚 《乒乓世界》2001,(10):38-38
我是年近古稀的乒乓球爱好者,从12岁开始接触乒乓球,在后来的岁月里,只要有条件和时间,我就离不开球台。特别是在1992年退休以后,这几年从未间断过打球,风雨无阻。我从中受益匪浅,平时很少生病,现在虽已年近古稀,但自感心理年龄不过不惑之年。 1960年夏,我有幸代表河南冶金乒乓球队到北京郊区管庄参加全国冶金系统乒乓球赛,比赛结束后,主办者请来当时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傅其芳为我们全体参赛运动员作技术报告。我们第一次听这样重要的报告,感到内容新颖、精辟、深刻,收获特大。 傅指导作完报告天已很晚,末班公交车已过。我早调郑州,妻子仍在北京工作,当时想回市内与妻子相聚,于是我厚着脸皮向傅指导提出,想搭他的小轿  相似文献   
2.
体育领域的“空降兵”,是当年社会各领域回国潮的冰山一角。这些人大都成为各项目发展的中坚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乒乓球队第二代掌门人傅其芳,是我国第一位功勋教练。在任职总教练期间,他带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蝉联了三届世界冠军,居功至伟。只可惜在文革当中不幸逝世,今天回想起来仍不胜唏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