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出版史料》2005,(1):76-76
翻译家冯亦代不幸于今年2月逝世,他生前在回答一位朋友的提问时说:“搞文学是个苦差事,不但要通晓另一国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十分熟练地掌握汉文字,还要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我虽然尽了  相似文献   
2.
这里从冯亦代两篇有关兰姆的文章入手,跟踪探索冯亦代与兰姆的关系,从6个侧面对冯亦代与兰姆进行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创新点在于探讨冯亦代与兰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993年11月6日,黄宗英悄然登上了由上海飞往北京的班机。作为一名颇有成就、不甘寂寞的演员、作家,黄宗英曾经多次往返于这条航线,但这一次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原来,68岁的黄宗英是飞往北京与自己尊敬、爱慕多年的心上人——80岁高龄的冯亦代老先生相聚。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在一长段日子里连续不断地刊登冯亦代(生前)与黄宗英两地来往的情书,我总感到有点不太妥当。  相似文献   
5.
记忆姚平     
2011年,姚平去世五十周年。他是湖州方志人物,也是中国文化人。笔者从网上买到冯亦代写的《龙套集》,是三联书店1984年的旧版书,其中有《哭姚平》一文,丁聪配姚平肖像,文章后附姚女珠珠的《祭父文》。《哭姚平》是1979年11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期间,冯亦代参加姚平追悼会后写下的纪念老友的文章。文章写道:  相似文献   
6.
冯亦代为我国的文学翻译事业,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文学传播的视角切入研究冯亦代翻译文学,从国内传播影响、翻译传播艺术及翻译传播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冯亦代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必将对后辈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冯亦代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晚年的冯亦代以质朴,感人的文字记录下先他而去的挚友,亲人的点点滴滴,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流露在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后可以阅尽他那一代文人成长的沧桑历程。  相似文献   
8.
明红 《兰台世界》2004,(2):34-36
黄宗英与冯亦代两位耄耋老人走到一起,命运为他俩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分号。  相似文献   
9.
菁菁 《出版参考》2005,(8):40-41
亲爱的二哥:阿朗寄来你在《新民晚报》上发的我兄妹二人的(摘函)。二哥,是我写信时曾允诺你几乎全文发我写给你的信吗?吓得我不敢再写了。本来,情人节怎么也会写几行,寄个卡,乃至说上几句悄悄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