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它首度讲述了王宝强的童年生活,一个又倔又机灵的小孩,学会了家传的梅花拳,被电影《少林寺》深深打动。在少林寺,他曾经和师弟打架差点掉下山去,为了过一个生日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而发誓报复师傅。  相似文献   
2.
"宴"者,<夜宴>也.冯小刚第一次执导大片,不少人以先睹为快,据说票房已经过亿;意想不到的是,根据电影出版的同名图书,却遭遇到了滑铁卢.上海书城工作人员透露,此书上架一个月来,只卖出了可怜的四本.出版社仰天长叹:"连发行费用都收不回来."  相似文献   
3.
影视先锋     
《大观周刊》2006,(35):14-14
冯小刚喜剧变法 一半是歌剧 一半是京剧;新昆明影城10周年;古今猫鼠游戏《神探狄仁杰》《无国界行动》;科学的另一种价值 《吃太阳的家伙》;中国超模冠军转型三级跳。[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志敏 《视听界》2006,(6):81-84
言及电影档期,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是由冯小刚一系列“京味电影”开发成型的“贺岁档”。1997—2005,十个年头了,冯导一鼓作气,愈战愈勇,观众也一直以千万甚至亿计的年度票房予其全力支持!可惜的是,在2005之前国内除此一枝独秀外,再无其他堪与比肩,甚至从旁点缀的都没有(“情人节档”自2003年《周渔的火车》始,然而这一档期为舶来品,并非中国原创之特色档)。一客观地说,中国电影在发行模式与市场机制方面还相当不成熟。在这一领域,日本与美国都做得相当不错,此处我们权作扫描与俯瞰。日本国产电影有暑、春假两大档期。此外,日本还有一个相当…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冯小刚如何做电影,冯小刚很有感触地说,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接地气。赵本山自认,一群农村人拍《乡村爱情4》这样一部农村的戏还算有把握。我们这种接地气的,观众比较喜欢。不接地气、远离现实一度是央视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的一天,在河北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一个上百人的剧组正忙着拍摄一个场景:一个庞大的吊车从高空重重地砸下来,不是道具,是真正的铁家伙。 “停!”刚开始几分钟,导演冯小刚就喊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诚,篆书作"誠",形声字,《说文解字》就说"从言,成声"。其实,不妨看作同时也是会意字,"成"是声旁也兼表意,表示完成,即实现;"诚"就是言之成,就是所思成于言,就是言己所思,用大白话说就是说实话;《说文解字》解释为"信也",也就是把"诚"与"信"看作一样。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所谓"信"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拍唐山大地震?其实这是我和唐山一个莫大的缘分。唐山大地震那年我18岁,家住北京。一天晚上,睡到半夜忽然听到屋里所有东西都在响,我被妈妈推着往外跑。当时从楼梯逃生,一步好几个台阶地往下奔.从没想过自己能跑那么快。  相似文献   
10.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