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2014,(11)
正日常交际中一些熟词习语,孩子会问家长怎么写,有时家长也犯难;编辑在处理口述实录访谈稿件时也会遇到,也拿不准;作家创作时,对此也苦于提笔忘字。因为,有的是冷僻字;有的是古音古义字;有的是变音俗读字;有的虽是常用字,但其某一读音或释义却鲜为人知,说和写对不上号;还有的词语出于典故或借代转义。凡此种种,一般词典查不到。易循音而写成别字。本书收录此类词语四千余个,均有正读、俗读拼音和释义、例句。各地新华书店有售,定价:20元。欲购也可直接与天津教育出版社营销部联系。地址:天津和平区西康路35号出版大楼,邮编:300051,电话:022-23332301、23332405。  相似文献   
2.
《家长》2014,(5)
正日常交际中一些熟词习语,孩子会问家长怎么写,有时家长也犯难;编辑在处理口述实录访谈稿件时也会遇到,也拿不准;作家创作时,对此也苦于提笔忘字。因为,有的是冷僻字;有的是古音古义字;有的是变音俗读字;有的虽是常用字,但其某一读音或释义却鲜为人知,说和写对不上号;还有的词语出于典故或借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再怕周树人,还有一怕就是怕文言文。这句话真的不假,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确是很棘手的,这个版块相对而言比较难处理,长期以来教师探索不到育才良方,担心学生学不会文言文,于是乎遇到文言文的时候讲得面面俱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然后一句一句地讲解,最后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翻译。作为学生就更加苦不堪言,不停地做笔记,书上本上比比皆是,生怕耽误了一个字或一个词的解释,也顾不  相似文献   
4.
《家长》2012,(10):38
语文教师、编辑记者、作家写手案头应备的参考书日常交际中一些熟词习语,孩子会问家长怎么写,有时家长也犯难;编辑在处理口述实录访谈稿件时也会遇到,也拿不准;作家创作时,对此也苦于提笔忘字。因为,有的是冷僻字;有的是古音古义字;有的是变音俗读字;有的虽是常用字,但其某一读音或释义却鲜为人知,说和写对不上  相似文献   
5.
《越谚》是晚清绍兴学者范寅撰写的一部记录和考证越地民谚口语的著作,也是一部研究近代吴方言的重要参考书。由于范寅好用冷僻字、俗体字和借用字,前后用字又往往自相矛盾,一般人难以识读。侯友兰等《〈越谚〉点注》(2006)一书,为读者阅读、利用《越谚》提供了很大方便。但点注本注解不够详尽,有些注解不够准确。本文选取《越谚》若干疑难方俗字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几个冷僻字人名含义进行简单的分析,指出取名的寓意,这种分析研究,以期能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汉语汉字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家长》2014,(12)
正语文教师、编辑记者、作家写手案头应备的参考书日常交际中一些熟词习语,孩子会问家长怎么写,有时家长也犯难;编辑在处理口述实录访谈稿件时也会遇到,也拿不准;作家创作时,对此也苦于提笔忘字。因为,有的是冷僻字;有的是古音古义字;有的是变音俗读字;有的虽是常用字,但其某一读音或释义却鲜为人知,说和写对不上号;还有的词语出于典故或借代转义。凡此种种,一般词典查不到。易循音而写成别字。  相似文献   
8.
夏“丐”尊     
正团结出版社出版有《我是彪悍民国史》一书,其111、112页,连着四处出现一位"名人":夏丐尊。民国名人中有夏丐尊吗?没有,只有夏丐尊。丐音gai,含乞求、乞丐、给予等义,是常用字。丐音mian,意为遮蔽,用得很少,常被读错写错,误作丐。夏丐尊(1886—1946)是中国著名作家、出版家,原名铸,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多所名校,一本名气很响的《爱的教育》,就是他翻译的。这位文化名人后来改字丐尊,用了个冷僻字,而且还终于以此行世!说  相似文献   
9.
《家长》2013,(Z1):34
语文教师、编辑记者、作家写手案头应备的参考书日常交际中一些熟词习语,孩子会问家长怎么写,有时家长也犯难;编辑在处理口述实录访谈稿件时也会遇到,也拿不准;作家创作时,对此也苦于提笔忘字。因为,有的是冷僻字;有的是古音古义字;有的是变音俗读字;有的虽是常用字,但其某一读音或释义却鲜为人知,说和写对不上号;还有的词语出于典故或借代转义。凡此种种,一般词典查不到。易循音而写成别字。  相似文献   
10.
《家长》2015,(2):37
日常交际中一些熟词习语,孩子会问家长怎么写,有时家长也犯难;编辑在处理口述实录访谈稿件时也会遇到,也拿不准;作家创作时,对此也苦于提笔忘字。因为,有的是冷僻字;有的是古音古义字;有的是变音俗读字;有的虽是常用字,但其某一读音或释义却鲜为人知,说和写对不上号;还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