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冼星海的作品很注重音乐形象,《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形象充满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战斗精神,其中黄河便象征着中华文明,展现着顽强不屈的华夏精神。  相似文献   
2.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且通过声乐效果和感人的旋律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冼星海认为,新音乐必须具有时代性、阶级性、人民性,新音乐的创作者必须具有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相应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3.
王聪 《儿童音乐》2014,(9):66-67
正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前提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只有在学生对音乐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让他慢慢地喜欢上音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但在借助网络、书籍、期刊及音乐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4.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法: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式相结合教学辅助措施:多媒体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大型套曲《黄河大合唱》,使学生感受、体验作品中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以及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人民性”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冼星海和施光南是近代音乐史上仅有的两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音乐作品的“人民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冼星海生活在抗战时代,他的作品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救国救亡,反抗侵略”;施光南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作曲家,浓浓的“乡国之爱”成为其作品“人民性”的核心主题。冼星海与施光南音乐作品“人民性”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他们都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把滚烫、赤诚的爱国热情融入音乐创作,把民族音乐的灵魂贯穿于创作生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符。文章试通过比较冼星海和施光南音乐创作的“人民性”,探索他们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力图为现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人民音乐教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陶冶性格的熔炉。"一个不懂音乐的人,高兴时也会哼出悦耳的音乐;一个心烦意乱的人,听着音乐心情可以恢复平静;一个寂寞的人,听听音乐,心情会变得愉悦;这些都说明了音乐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刘倩  张晓辉 《今传媒》2009,(8):90-91
《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时代的战歌,唱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呼唤,号召国人英勇抗战。每当这雄伟的旋律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立刻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历史感、忧患感和奋起拼搏的激情,它激发着人们的雄心壮志,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精神,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教育》2003,(12):107-108
现在的许多家长都以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督促他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疼爱,最好的教育。其实,对孩子的爱和教育,还应该有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的话:“聪明的父母,不但知道给子女提供生活之资和学习条件,而且也激励他们通过和种劳动来培养他们对家庭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灵里才会充满创造性的智慧、对人生的热爱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  相似文献   
10.
人名巧入诗联,既风趣又别致。1982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中,有这样一副获奖对联:"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由当代文艺界的三位知名人士碧野、田间、牛得草和金山、林里、马识途的名字串连而成。此联构思精巧,意义连贯,意境也十分含蓄、优美,并无生搬硬凑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