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辉  金鑫  晓芳 《出版参考》2005,(10):22-23
柴泽民是新中国驻泰、驻美首任大使,他在62岁时受命出使美国,是参与中美建交谈判的重要人物。在外交舞台上,他创造的辉煌至今仍为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所津津乐道,也令他的生活充满激情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正麻将虽然块头小,却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深受国人喜欢,在外国也有不少粉丝。不过,它是谁发明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人们一般认为麻将的发明者是郑和。郑和曾七次率船队出使西洋,船队常年在海上航行,水手们的生活难免枯燥乏味。因此,他发明了一种"竹牌"供消遣用,这种竹牌就是我国最早的麻将。  相似文献   
3.
4.
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共产国际是肩负接纳全世界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组织的。任何资产阶级政党和反对革命的派别是绝不允许加入共产国际的。然而,国民党曾先后两次分别派胡汉民、邵力子出使莫斯科游说,代国民党申请加入共产国际。斯大林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共产国际的掌舵人,断然拒绝了胡汉民和邵力子的请求,使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企图最终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鄱阳集》的作者洪皓是南宋一名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他字光弼,鄱阳(今江西乐平)人。出生于哲宗元三年(1088),“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宋史·洪皓传》)。徽宗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先后出任海宁县主簿、摄令事、秀州司录等职。在海宁,他下令按财力纳绢,使富户纳绢增加,而贫弱人家则得到减免;在秀州,他清仓赈济灾民,又甘冒“违制”之罪,毅然截留路经此地的浙东纲米,“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宋史·洪皓传》),在金兵进犯、许多高官都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之时接受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  相似文献   
6.
宋人出使辽金"语录"在文体上不同于其他行纪,也不同于其他语录,而是兼采地理志、行记、传记、杂史、故事等各种文体之优点,在写法上不拘一格的杂记使者出使辽金时所见所闻的带有综合性文体特征的各种史事的记录,在史学文体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的价值。宋人出使辽金"语录",如实地记载了使臣出使时的亲见亲闻,并由其政治性质所决定,所记之事皆具有实录性质,可信度很高,且多有他书不载或史焉不详之记述,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是我们研究辽宋金史、尤其是研究辽金史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维(使至塞上),千余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目之为边塞诗名作。后世学者多认为从该诗绘形绘神、情景交融、意象飞动、扣人心弦的诗句里,不仅见出祖国大西北河山的雄伟壮美,辽阔广大,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而且,诗人融入诗中的愉悦豪情,振奋精神,风发意气更令人感动鼓舞。笔者却认为此诗较鲜明而准确地再现了诗人“使至塞上”时,心情大起大落、复杂多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将王维《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解读为“被排挤出朝廷”,此说疑点颇多。基于这一说法和教条式照搬“征蓬”“归雁”等意象的象征意认为,此诗表达了作者“激愤和抑郁”之情就不那么可靠了。据考证,王维没有受到张九龄被贬的直接影响。考察《使至塞上》整首诗的语境和同时期相关作品可知,“征蓬”“归雁”乃至整首诗,没有激愤和抑郁之情。  相似文献   
9.
15世纪初,当拜占廷帝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争夺连接东西方传统商道而激战犹酣的时候,东方的明王朝正从容不迫地派遣使者南下西洋、北上西域,放眼看世界,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陈诚三使西域的千古佳话。陈诚是中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家。他的《陈竹山先生文集》详细地记载了历次出使的经过和遭遇,对于研究中亚帖木尔帝国的历史,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0.
心里的许诺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奉命出使几个诸侯国。他在拜访徐国的国君时,徐国的国君喜欢上季札的佩剑,可是没好意思开口要。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为他还有出使任务,不能没有像样的佩剑,就没有送给他。等到他完成出使任务返回,徐国国君已经死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去。他的随从很不解,说:“徐君已死,你这是送给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