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南社文化名人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对中国传统的编辑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使编辑出版行业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助推器。南社文化名人摒弃了传统的雕版技术,努力探索新的出版技术,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排版与印刷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另外,南社文化名人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新兴报业的发展,且对近代书局的发展、佛学典籍的编纂和研究以及闾里文化的编纂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快心编》成书年代与刊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买愁集》与《快心编》的关联、查慎行与《快心编》的关联等,推断《快心编》成书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前后。《快心编》最早刊本是雍正三年课花书屋本,该本有四桥居士和查慎行的评点。申报馆于光绪元年从日本购得16册《快心编》书稿并排印,这部小说在清末民初时期得以盛行。《快心编》的流传,还有中一书局石印本和受古书店石印本。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大陆几家出版社或排印或影印出版了《快心编》,源头版本皆是雍正三年课花书屋大字本。  相似文献   
4.
在2007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实务的试卷中,有一道分值高达22分的计算题.其考点主要涉及"书刊印制"和"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知识,基本上涵盖了过去几年计算题中涉及的问题,有难度,获得高分不易.但由于每年都有计算题,所以大部分考生还是在这方面下了一定的工夫.从答卷情况来看,此题不得分的很少,但得满分的也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可以看出,考生在复习、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对刊刻图书非常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刻书机构,刊发了大量儒家经典、宣传礼教与法律知识的书籍和传播农业技术知识的书籍,为西北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很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明代通俗小说发展的转折点肇始自嘉靖初年,而活跃于嘉靖年阃的武定侯郭勋对通俗小说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倡导作用。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看,武定府刊印的通俗小说可以分为翻刻旧作、编创新作两种类型。郭勋对通俗小说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政治上打破禁锢,从经济上打消疑虑,从创作上打破常规。  相似文献   
7.
于兆军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43-146
汴梁是北宋的绘画中心,同时也是北宋的刻书中心,汴梁绘画和汴梁雕版印刷事业的兴盛共同促进汴梁版画的繁荣。在汴梁,版画的雕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佛经版画的刊印也较前代有很大的提高,版画作为书籍插图被成功运用,木版年画也因此得以发明。无论在题材开拓上,还是在应用形式的创新上汴梁版画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地方图书馆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织,处于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涵盖之下。地方文化是地方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从图书馆的作用和功能来看,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承担着保存文化、传播文化的重任,尤其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利用,促进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当前地方公共图书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和肩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范军 《出版史料》2004,(2):81-86
谈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朝代唐、宋、元时,人们或唐宋对举,或宋元并列。唐宋对举,往往是唐宋并重;宋元并列,就常常以宋代元,至少是宋重元轻,宋详元略。其实,元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科技方面,都是有所发展和创造的。就图书出版来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烟屿楼宋元四明六志,是指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徐时栋所刊刻的宁波地区的六部方志,包括《[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及《[大德]昌国州图志》。笔者以国家图书馆藏烟屿楼所刻六志的徐时栋、陈劢批校本为中心,辅以徐时栋的文集及与友人的书信,对其批校时间、内容进行考证,认为六志的雕版完成后并未马上刊印成书,雕版完成时间在咸丰五年(1855),初次刊印成书则当在同治三至七年(1864—1868)之间,而非光绪五年(1879)。初刊后,徐时栋并未停止对六志的校对,现在通行的光绪五年刊本,吸收了同治刊本的批校内容,光绪刊本就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