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李源 《学语文》2004,(3):30-30,37
谈到中国乡土文学创作,自然得提及曾被给予“人民作家,光耀乡土”崇高荣誉的刘绍棠。作为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创作的以中篇乡土小说为主的“大运河系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特定历史背景下京东北运河两岸的农民生活、风土人情和时代风云,渗透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富于浓郁的土气乡情,给读者以健康昂扬的美  相似文献   
2.
刘绍棠文集     
《学苑教育》2012,(16):F0002-F0002
刘绍棠,中国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  相似文献   
3.
倪勤 《档案天地》2007,(4):25-31
光阴似箭.转瞬间恩师刘绍棠去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恩师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回响.恩师的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恩师虽已久辞人世,但他那深邃的文学思想.高尚的人格魅力.仍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教育着我,感动着我.引发着我对他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4.
正"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沙岭延东亘、潞河自北流"。这是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过通州诗》。通州于西汉建置,始称路县;东汉因濒临潞水,改成潞县。到了金代,更名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通州因运河而兴盛、因漕运而繁荣。千百年来,滚滚的运河水滋润着通州这片土地,也养育了无数优秀的运河儿女。著名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镌刻在心灵深处的挚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运河儿女,都深沉的热爱着自己的故乡。刘绍棠先生更是把这种故乡情结镌刻在自己的心灵上,以炙热的赤子之情回报着故乡。刘绍棠1936年生于通州儒林村,13岁开始发表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中回忆道: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田老师那优美的诗歌,动听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不啻于是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相似文献   
6.
描写女性形体美的作家作品,在中国文坛上是数不胜数的。而采用“借物烘人的移情法”来描写女性形体美的作家作品则为罕见,要以当代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及其作品为著。本文从表现艺术的角度赏析刘绍棠“人比花娇”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早年人生经历,使他秉受民间文学的雨露滋润,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他从民间传说、民间谚语等传统民间文学艺术里直接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又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等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8.
“什么员我都敢当,什么长我也当不了” 每当枝青叶绿时节,我就倍加思念我的良师益友刘绍棠。特别是近来,在纪念刘绍棠逝世10周年的日子里,这种思念之情变得尤为炽烈。  相似文献   
9.
刘绍棠作为蜚声文坛的荷花淀派掌门人,致力于从民间乡土大地来挖掘点燃生命激情的文学创作,在其对世态人情的叙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多情重义的侠者形象。刘绍棠的乡土小说,着眼于北运河两岸的民间生活,不仅拓展了乡土文学的表现领域,也从中展露了激昂慷慨的燕赵文化精神。事实上,对乡土文化的激情书写,在展现快意恩仇的民间江湖视野中,刘绍棠这份侠义情怀才是构建诗意乡土文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创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刘绍棠的童年经验中,胡汉交融的血统遗传和大运河的物质精神文化濡染,培养了他豪爽、慷慨、奔放、热情的个性;母亲意象的强大和父亲意象的薄弱造就他鲜活的感情世界和浪漫的诗情,他的艺术天才获得自由发展。这一切,形成他独有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