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往辑录弘一大师书信的书籍中对弘一大师致刘质平信函的写信时间和地点的注释有许多失误。这种失误的直接后果导致了弘一大师研究尤其是弘一大师与刘质平师生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严重失实的状况。通过考证 ,可得出弘一大师致刘质平部分重要信函的真实时间和写信地点  相似文献   
2.
正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名叫刘质平的学生。后来,刘质平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努力考入了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刘质平写信给李叔同,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并透露轻生的念头。李叔同见信后心急如焚,决定资助他留学。他很快便给刘质平寄去了  相似文献   
3.
刘质平先生从1918年归国后就开始投入到我国近代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师范教育事业中,先后参与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上海美术学院音乐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并亲自担任教授。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在我国音乐教育第一线,先后在浙江金华师范学校、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温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培养了众多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刘质平受聘为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同时兼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推动了山东省音乐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刘质平先生长期坚持不渝的从事音乐教育,其教育足迹遍布于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各地,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李叔同在浙江一师教音乐时,非常看重一位叫刘质平的学生,此人天赋极高,而且非常能吃苦。李叔同对他喜爱有加,每周单独给他辅导两次,还介绍他到杭州的鲍乃德夫人处学钢琴。后来,刘质平又在李叔同的鼓励下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东京音乐学院。偏偏这时,家人宣布要中止对他的资助,如此一来,他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刘质平写信给李叔同,道出了自己的苦闷,并透露轻生的念头。李叔同见信后心急如焚,生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1880-1942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他学贯中西,艺专多科,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杭州等地,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自其门下.  相似文献   
6.
李姝 《编辑学刊》2011,(3):70-72
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实践形态,在"五四"前后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五四"前后,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的发展,一批艺术教育家不满于当时美育理论研究落后的局面,而更加注重美育的实践价值,他们积极投身于学校音乐、美术教育,编教材、创歌曲,李叔同的嫡传弟子吴梦非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相似文献   
7.
发刊辞     
1919年11月,我校之前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08年创办)毕业生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李鸿梁等联合其他美育界同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美育团体“中华美育会”,  相似文献   
8.
刘质平是我国近现代音乐艺术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出身贫寒,却努力向学,练就了一身的音乐本领。他融贯中西音乐理论、器乐、声乐,在多所学校担任多个音乐课程的教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多面手。  相似文献   
9.
张宝婧 《兰台世界》2013,(13):122-123
<正>李叔同(1880—1942),原名李岸,叔同是他的号,浙江平湖人,是我国近代音乐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中国近代话剧的先行者之一,在各艺术领域皆有高深造诣。1905年他东渡日本求学,1910年回国从事音乐教学和文艺工作。1918年8月李叔同在杭州的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于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李叔同才艺满腹,诗歌、书法、绘画、篆刻、话剧、词曲几乎无所不能,特  相似文献   
10.
王维军 《收藏》2012,(15):92-95
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浙一师)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潘天寿等一大批艺术教育家,其中尤与刘质平最为亲近,彼此交谊甚深,从在俗时的浙一师,到出家后直至圆寂的近30年间,李叔同始终与刘质平保持着信函往来。2000年,刘质平之子刘雪阳先生将其父所藏李叔同信札等文物159件无偿捐赠给李叔同的祖籍平湖,现由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收藏。从馆藏李叔同手札内容来看,其信息涵盖了器识、艺术、学习、生活、人生等诸多方面,看似信手写来,实则情深意切,是发自于心灵深处的一种真善美的声音,凸现出李叔同先生的人格魅力,是研究李叔同先生绚彩一生之生命流变、思想脉络和演进轨迹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